天南海北非遗年|忙年,大饽饽里飘年味

烟海e家 2025-01-26 09:24

烟台融媒1月2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通讯员 陈实 摄影报道)“过年了,大饽饽出锅了。”过年蒸大饽饽,是胶东人的习俗,过年前,家家户户就蒸起了大饽饽、圣虫、连子,还要炸面鱼、肉丸子,以期来年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毓璜顶小学的陈实老师告诉记者:“现在过年就喜欢回老家村里感受那份浓浓的年味和喜庆。过年蒸大饽饽,是咱胶东民俗,小时候,过年我们基本上都参与过这个活,帮着揉面、烧火等,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这种体验。”

一边小姨忙着蒸大饽饽,一边在陈实老师岳母家蓬莱,岳母一大早就开始忙着炸面鱼、炸菜丸子、炸花肉、炸酥鱼……正宗的蓬莱迎春节习俗也开场了。“看到这些真的非常亲切,对我们这些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这是过年美好的一份记忆,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过年,老人们准备的各种传统美食都很充足,就是为了迎接过年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乡的游子,品尝到那份家的味道和乡情。

陈实老师表示,小姨之所以直播制作大饽饽的过程,也是为了传承,让小辈们都学习学习,花饽饽的制作过程比馒头要复杂得多。先和面,待面团发酵好后加入干面反复揉,用胶东话说叫“守面”。“守面”是个力气活儿,不常干的人,揉一会儿就会腰酸、胳膊疼。面“守”得好,蒸出的饽饽才会“笑”(自然裂口),才筋道、好吃。面揉好后,还要把面揉成“聚宝盆”“龙凤呈祥”“石榴花开”“玉如意”等,再根据饽饽的形状,用食用色素染成各种颜色,一件栩栩如生的各式寓意美好的美食就诞生了。

陈实老师表示:“大饽饽是胶东特产,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在村里,也不会做饽饽,老家的一些老人们就会趁过年多做一些,等节后分给家里在各地不同地方上班的年轻人,让他们带回去。”这样可以吃上家乡的美食了。

陈实老师分享道,在农村过大年,感受的就是那份乡情,忙年就是最欢乐的相聚,蒸大饽饽、炸面鱼,都需要一家人齐上阵,需要团队合作,这也就是所谓的“团聚吧”。

在农村过大年,赶集置办年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节目”,买对联、灯笼、糖果等,等“对联一贴,灯笼一挂,欢欢乐乐的大年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