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的脚步愈发近啦,今天来到了腊月二十七,这可是春节前超重要的“忙年”日子,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一起瞧瞧吧!
习俗来源
腊月二十七的习俗源远流长,它扎根于古代农耕社会。春节对古人意义非凡,是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重要时刻。腊月二十七处于春节筹备的关键阶段,人们通过各种习俗活动,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憧憬,期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阖家安康。
传统习俗
1. 宰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句俗语,道出了这一天的两大重要活动。过去,鸡是家家户户常见的家禽,“鸡”与“吉”同音,在腊月二十七宰鸡,饱含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而且鸡肉是年夜饭桌上的常客,为丰盛的年夜饭增添美味。

赶大集更是热闹非凡。临近春节,集市上熙熙攘攘,各种年货一应俱全。人们穿梭在摊位间,挑选着过年所需的物品。从吃的糖果、瓜子、水果,到穿的新衣、新鞋,再到用的碗筷、灯笼,还有装饰用的春联、福字,应有尽有。大家满载而归,洋溢着喜悦,为新年的到来做足准备。
2. 洗浴
腊月二十七洗浴,同样是为了洗去一年的晦气与疲惫,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不仅个人要洗澡,家里的床单、被罩等织物也会在这天清洗,寓意着除去旧年的污垢,让生活焕然一新。
3. 贴春联
不少地方会在腊月二十七就开始贴春联。春联对仗工整、寓意美好,像“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贴上它,喜庆氛围瞬间拉满,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烟台当地习俗
在烟台,腊月二十七除了宰鸡赶大集,还有特别的面食制作传统。这一天,很多家庭会忙着蒸豆包。烟台的豆包独具特色,用本地优质的黍米和红豆做原料。黍米磨成的面细腻香甜,红豆煮烂后制成的豆沙馅绵密可口。蒸好的豆包,外皮金黄,带着黍米的清香,内里豆沙软糯,甜而不腻。
而且,烟台人会在豆包上点上红点,寓意着红红火火。豆包不仅是美食,更是过年时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祝福。
饮食讲究
除了鸡肉,在烟台,腊月二十七准备的美食还有很多。炸藕盒是一道经典菜肴,将新鲜的莲藕切成薄片,中间夹上肉馅,裹上面糊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咬上一口,外酥里嫩,莲藕的清甜与肉馅的鲜香完美融合。
炸丸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有肉丸子、素丸子等多种口味。肉丸子肉质紧实,香味浓郁;素丸子则以萝卜、粉条等为原料,清爽可口。这些炸物做好后,既可以直接吃,也是年夜饭餐桌上烩菜的好食材。
禁忌事项
在腊月二十七,人们通常避免说不吉利的话,比如“死”“病”等字眼,以免破坏过年的喜庆氛围。同时,做事要小心谨慎,尽量不要打破物品,万一不小心打碎了,要赶紧说“岁岁平安”来化解。
总之,腊月二十七的每一项习俗、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希望大家都能在这浓浓的年味中,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和家人一起度过欢乐祥和的春节!
烟海e家编辑 赵峻生 综合 烟台融媒、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