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招远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改革攻坚看招远”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梦芝街道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梦芝街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积极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以华盈社区为打造样板,持续提升组织建设、居民自治、为民服务水平,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好、生活环境好、安全秩序好、服务品质好”的“四好”社区,切实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华盈社区先后荣获山东省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5个。
高举“党建旗”,筑牢社区治理“桥头堡”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坚持以“大党委”聚合力、“微网格”精治理、“双报到”汇资源,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成效。以“大党委”为轴心,扩大“朋友圈”。以党建共建为依托,联合辖区内12个党组织成立华盈社区“大党委”,统筹辖区党的建设、民生实事、矛盾处理等问题,建立议事协商和共驻共建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至少一项“民生微实事”,构建“区域统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组织联建”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目前累计协调解决上下学交通堵塞等“民生微实事”15件。以“微网格”为载体,织密“治理圈”。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原则,科学划分48个社区“微网格”,将小区楼栋、沿街商铺、街角广场等就近纳入,并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同步设立48个“微网格”党小组,由“两委”干部及居民代表骨干担任党小组长,切实做好上传下达、矛盾调解、民情沟通等工作,确保管理对象全覆盖、无遗漏,做精做细基层治理单元。以“双报到”为抓手,丰富“资源圈”。组织梦芝街道5个党组织及辖区内191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道,立足党组织资源优势和党员专业特长,制定《“双报到”资源清单》,围绕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30余项服务推行“居民点单、精准派单”模式,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有事您说话”便民服务窗口,定期汇总形成“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进行匹配,为居民提供更准确、更专业的服务,目前累计解决老年人上门查体等问题200余个。
广开“民意窗”,畅通诉求表达“主渠道”
坚持主动问需、精准问需,构建民意广泛汇聚、充分表达、高效转化的治理生态,不断提升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度与影响力。“请进来提”倾听民声。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将社区支部书记、社区工作者、物业负责人等全部纳入居民楼栋“微信群”,做到主动亮明身份、随时回应诉求;丰富线下交流场景,精心打造有呼必“盈”便民服务、携手共“盈”邻里和谐等4个交流场景,每月定期召开交流研讨会,常态化听取社情民意、收集小区治理难题,汇总形成“意见清单”。目前,累计回应居民诉求800余次、解决母婴室打造等群众个性需求10余件。“坐下来议”解决民忧。构建“平台议事”新场景,花费130余万元打造“邻里议事厅”“邻里会客厅”议事调解平台,围绕群众意见建议和疑难事项,由社区支部书记“吹哨”,组织召开民情恳谈会,将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交由群众自行“拍板”;创新“扫码议事”新形式,在议事厅布置3套会议终端设备,群众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加入线上视频会议,有效打破地理限制、实现远程交流。目前,累计召开民情恳谈会50余次,就房屋装修扰民等17个分歧较大问题达成共识、妥善解决。“沉下去研”汇聚民智。针对反复协调但未实质性解决的民生难题,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按照“一问题一方案”解决思路,深入一线调研,面对面了解群众需求、协商解决方案,引导群众从“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同时开办社区工作者“网格学院”,围绕民意沟通、矛盾调解等方面开展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调研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效率,目前已开展活动100余次、培训3000余人次,累计解决不文明遛狗等民生难题23件。
深耕“服务田”,打造群众满意“生活圈”
秉持为民服务理念,持续深化阵地建设、优化志愿队伍、强化响应机制,全力打造安心、暖心、舒心的社区环境。深化阵地建设,拓宽为民服务“广度”。坚持以场地换服务,投资150余万元改造提升华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四点半课堂等16个服务阵地,依托12家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资源优势,为群众提供健康义诊等服务18项,打造便民利民的共享式生活服务圈;坚持以合作促运营,采取“公建民营”管理模式,由华盈社区与融创物业服务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借助其专业的物业管理经验和服务团队,开展日常运营管理与维护工作,确保党群服务中心高效运转。优化志愿队伍,提升为民服务“温度”。搭建“志愿+”组织联动平台,成立招远市首家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投资600余万元打造1000余平方米的培训孵化场所,吸纳青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等5个社会组织入驻,成功孵化“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6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达246人;创新“积分+”志愿服务模式,将群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行为量化为积分,存入个人专属“爱心存折”,累计积分可在“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礼品,激发群众志愿服务热情。目前,累计开展社区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兑换积分礼品1800余份。强化响应机制,加快为民服务“速度”。实施“红心物业·幸福到家”行动,由物业联合社区党支部创新建立“2417”快速响应机制,实现业主提出问题20分钟到达现场、普通问题40分钟解决、重大问题1天解决、特殊复杂问题7天反馈处理结果的快速反应服务,真正做到群众反映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目前累计解决业主急难问题3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0余次,华盈社区物业获评“齐鲁红色物业”星级服务项目。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记者:梦芝街道在党建引领华盈社区治理过程中,如何整合各方资源以提升治理成效?
发言人——
梦芝街道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整合资源提升华盈社区治理成效。
一是以“大党委”为轴心,联合辖区12个党组织成立华盈社区“大党委”,统筹党建、民生等多方面事务,建立议事协商和共驻共建机制,每月召开联席会议解决 “民生微实事”,目前已累计解决上下学交通堵塞等问题15件,构建起区域统筹的党建新格局。
二是以“双报到”为抓手,组织街道党组织及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依据党组织资源优势和党员专业特长制定《“双报到”资源清单》,围绕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30余项服务推行“居民点单、精准派单”模式,通过“有事您说话”便民服务窗口汇总“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匹配,已累计解决老年人上门查体等200余个问题。
三是以“微网格”为载体,科学划分“微网格”并设立党小组,由“两委”干部及居民代表骨干担任党小组长,做好上传下达等工作,使管理无遗漏,精细化基层治理单元,从而全面整合各方资源提升社区治理成效。
◉记者:华盈社区在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方面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
发言人——
华盈社区在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方面有诸多创新举措。
一是“请进来提”倾听民声,搭建线上居民楼栋“微信群”,社区工作人员亮明身份随时回应诉求,同时打造4个线下交流场景,每月定期召开交流研讨会收集民意,已累计回应居民诉求800余次,解决母婴室打造等10余件群众个性需求。
二是“坐下来议”解决民忧,花费130余万元打造 “邻里议事厅”“邻里会客厅” 等议事调解平台,社区支部书记“吹哨”组织召开民情恳谈会,让群众 “拍板” 关切问题,还创新“扫码议事”形式,布置会议终端设备,打破地理限制实现远程交流,已累计召开民情恳谈会50余次,解决房屋装修扰民等17个问题。
三是“沉下去研”汇聚民智,针对未解决的民生难题,发挥社区工作者优势深入一线调研,按“一问题一方案” 思路协商解决方案,同时开办“网格学院”培训社区工作者,已开展活动100余次、培训3000余人次,解决不文明遛狗等23件民生难题,从而构建起民意广泛汇聚、充分表达、高效转化的治理生态。
◉记者:华盈社区是怎样打造让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环境的?
发言人——
华盈社区通过多方面举措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环境。在深化阵地建设上,投资150余万元改造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6个服务阵地并依托“大党委”成员单位提供18项服务,构建共享式生活服务圈,还采用“公建民营”模式与融创物业服务集团合作确保高效运转。在优化志愿队伍方面,搭建“志愿 +”组织联动平台,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打造培训孵化场所吸纳5个社会组织入驻,孵化6支志愿服务队伍共246名志愿者,创新“积分 +”志愿服务模式,激发群众志愿服务热情,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兑换积分礼品1800余份。在强化响应机制方面,实施“红心物业・幸福到家”行动,物业联合社区党支部建立“2417”快速响应机制,对业主问题分类限时处理,累计解决业主急难问题3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70余次,其物业获评“齐鲁红色物业”星级服务项目,全力打造安心、暖心、舒心的社区环境。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