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了解“双非遗”道具……“美育一课”带你探班剧组!

芝罘湾畔 2024-12-11 09:17

  双非遗“咏春拳”与“香云纱”惊现舞剧《咏春》,80多名演职人员通过双线索、双场景演绎了两个时代的同频共振……12月7日至8日,备受烟台剧迷期待的舞剧《咏春》在烟台大剧院精彩上演。为了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的台前幕后,芝罘区委宣传部、芝罘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烟台大剧院开展了“美育一课”——舞剧《咏春》后台探班活动。

  “其实舞美老师他自己设计的时候,会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在里面,例如这把刀可以插到菜板上……”活动现场,剧组人员向剧迷们讲解了舞美道具的制作细节、后台区域的构造、演员在剧中的服饰以及舞剧的整体设置等幕后故事,深入舞剧后台,剧迷们大开眼界。

  此外,活动还设置了互动答疑环节,剧组人员现场解答了剧迷们对于舞剧《咏春》的疑问,让剧迷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剧组为营造“以舞论武”世界所付出的艰辛与不易。

  “刚才在后台看到演员们在舞台上的练习,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于角色的塑造和动作高质量的把控,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参加完探班活动后,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张皓然说道。

  据了解,舞剧《咏春》以同根同脉的民族亲情和自立自强的中华儿女本色为立意,塑造以广东武学宗师为代表的“中国英雄”形象,讲述叶问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闯荡香港的奋斗成长故事。

  “一匹能制作成衣的香云纱不仅要经历14种工艺,36道工序,还要经过1-3年的时间窖藏。”舞剧《咏春》剧组女队队长李佳珍彤向现场剧迷介绍道,舞剧《咏春》以双非遗、双线索、双场景带来两个时代的同频共振。其中,双非遗“咏春拳”与“香云纱”融入到剧情与舞台表现中,展现出岭南文化中的热血与柔情。

  “这次来《咏春》舞剧后台探班,看到了十分逼真的道具和刻苦的演员们,一部舞剧需要台上台下80余人的共同努力,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南山路小学学生王骏玮深受震撼,并为演员们点赞。

  此次舞剧《咏春》后台探班活动是芝罘区创新打造的“美育一课”美育品牌项目系列活动之一。未来,芝罘区将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用美育的“钥匙”激发孩子的生命力,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艺术的世界,感受艺术的力量与美好。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