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10万亩牡蛎喜迎丰收,去年产量达3.8万吨

烟海e家 2024-12-07 07:37

  烟台融媒12月7日讯(记者 宋晓娜 通讯员 胡光强)进入冬季,随着天气转冷,海水变凉,牡蛎迎来了一年中最好的收获时节。

  昨日,龙口屺岛码头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机械缓缓吊起一串串在野生环境中养殖的牡蛎笼,放置到岸边。早已在此等候的分拣工人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手持特制的小凿子,熟练地把抱成团的牡蛎凿成单体,手法娴熟利落。分拣完成后,工人们再把处理好的牡蛎依次装箱,做好运送准备,大家在忙碌中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

  龙口海区是牡蛎的优质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每年春冬两季,渔民会把牡蛎苗投放到深海之中。屺岛海域水温低、海水纯净、藻类丰富,这样特殊的地理和生态环境,让牡蛎无需人工投喂,就具备个头大、口感肥嫩爽滑的优势。

  牡蛎有“海中珍品”的美誉,富含蛋白质、锌、钙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具备诸多保健功能。无论是采用清蒸、蒜蓉还是烤制等烹饪方式,牡蛎都能给人带来绝佳的味觉体验,而龙口周边海域的牡蛎更是有着独特的口感。

  由于市场对牡蛎的需求持续旺盛,单纯依靠野生环境已难以满足需求。近年来,龙口市大力发展海上牡蛎养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

  “龙口毗邻渤海湾,海岸线长达68.38千米,海域水交换快且营养丰富,为养殖牡蛎提供了优越条件。”龙口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渔业科工作人员介绍,渤海湾海域条件优越,水温较低、水质洁净、沿岸饵料丰富,所育出的牡蛎个头大、肉鲜味美、营养丰富,因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每年4—5月,海产养殖户会精心挑选牡蛎苗放入海中,等待其生长。到了夏秋时节,养殖户还会根据牡蛎生长情况进行二次分笼,更换更宽敞的笼子后再投入海中继续培育。直至冬季,肥美的牡蛎便可捕捞上岸了。

  近年来,龙口市深耕“蓝色粮仓”,域内牡蛎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牡蛎年养殖量稳步攀升,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数据显示,随着养殖技术日益成熟,龙口市牡蛎养殖面积已扩大到10万亩,成为该市海区养殖的第一品种。2023年,龙口全市牡蛎海区养殖总产量达3.8万吨,产值达3.8亿元。

  围绕壮大牡蛎产业,龙口市采取了诸多有力举措。一方面,成立了牡蛎协会,实施“牡蛎+”产业链战略,推动产业从单一养殖向养殖、加工、销售、废弃物利用、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模式迈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牡蛎网上销售模式,借助电商销售让渤海湾牡蛎走上全国各地更多家庭的餐桌。

  同时,龙口市持续拓宽深加工渠道,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牡蛎研发中心,全面开发牡蛎肽产品、海洋中药产品等,深挖牡蛎深加工产品潜在价值。此外,龙口还建立“互联网+海鲜”模式,以牡蛎为试点,将海参、对虾、大菱鲆等传统渔业品种循序引入互联网生鲜平台,助推渔业产业内拓外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