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改造亮点频出,爱心驿站为市民提供暖心服务,老旧小区改造让生活更加宜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在家门口看病……今年以来,海阳盯住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一件件民生小事办成暖心大事。
爱心驿站暖人心
服务群众零距离
“天气冷了,能来这里接上一杯热水,歇一歇脚,我觉得很方便,很感谢有这样的一个空间。”11月27日,气温骤降至零下,在海阳市虎山街,忙活了一上午的环卫工人邹和亭熟络地走进“爱心驿站”——姜常论摔面馆,休息取暖。邹和亭的清扫区域就在服务站周边,他几乎每天中午都会来这里小憩片刻,缓解疲劳。
服务站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半免费提供热水。作为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也是党员爱心驿站,姜常论摔面馆每天都会有不少“风里来、雨里去”的快递员、环卫工人来此歇脚、取暖,惠及户外劳动者群体的同时,也温暖了周边的居民。
在海阳,目前已有46处像姜常论摔面馆这样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通过统筹全市关爱户外劳动者服务场所资源,打造了暖“新”驿站、爱心驿站,为户外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筑起温馨港湾。
老旧小区逆生长
改出居民幸福感
今年以来,海阳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关键一环。目前,海阳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即将圆满收官,宽阔明亮的道路、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以及完善的公共设施让老旧小区焕发出新活力。
“现在小区路变平了,墙变新了,破旧单元门都换成了不锈钢的,从外面看跟新建小区没啥两样。”在海阳市北山小区住了30多年的老住户李明山高兴地说。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海阳市北山小区,色彩搭配巧妙的墙面让人眼前一亮,干净明亮的新车棚、崭新的健身器材、智能的人脸识别系统,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安全。
今年,像北山小区这样的老旧小区,海阳市累计改造51个,总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涉及189栋楼、5694户居民。改造过程中,海阳着眼于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居住环境差的实际,坚持“面子”与“里子”齐抓,“质量”与“安全”并举,不仅关注看得见的道路、公共绿化、公共照明等“面子”工程,更注重雨污管网、供暖管网等“里子”工程的修复和提升。同时,要求设计单位“驻场”服务,监理单位承担工程质量安全监理责任,及时解决工程施工图纸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及其他中间环节的验收工作,确保改造工程安全、高效、高质。
医疗资源下沉乡村
群众看病有“医”靠
近日,暖心义诊活动走进海阳市东村街道,为辖区近百位居民开展中医健康知识讲座,通过现场演示、互动问答、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针对居民身体情况进行具体评析,提出合理诊疗建议,现场前来咨询、问诊的群众络绎不绝。“秋收后肩膀僵硬酸疼,胳膊都抬不起来,刚刚大夫给我做了针灸,虽然扎的时候有点疼,但是做完一下子就轻松了。”和平村李阿姨说。
医疗是民生之需,村卫生室与基层群众的健康密不可分。海阳以最大努力回应群众关切,每月开展“业务院长”“万名医护进乡村”“专家连镇街、下基层”等活动,从市直二甲级医院选派3名业务骨干担任“业务院长”,选拔出13名县级医疗专家到各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安排422名专业医师每月到村卫生室至少坐诊1天……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如今,走在海阳街头巷尾,很多人发现,在海阳生活环境越来越舒心,营商环境越来越暖心——
办事更方便了。打造“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针对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大、关联度强、办理频率高的事项,推出个人全生命周期主题链条28个,企业全生命周期主题链条99个,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围绕“政务服务+”实际需求,已实现与医院、商超、银行、邮政等行业75家社会网点合作。
一老一小更有保障了。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完善困难儿童关爱帮扶政策,今年以来,对3479名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234.1万元,为全市29名孤儿及10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221.6万元,有力减轻家庭照护压力,让服务更加精准地延伸到“最后一米”。
城市更智能数字化了。数据大屏、数字文旅、数字环卫、信用积分……通过创新开发多场景数字化应用,海阳完善镇、村(社区)网上站点建设,推行“全程网办”“网络互联”服务模式,全市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全覆盖,建设远程医疗网,“健康驿站”配备重点人群智慧随访设备,城市治理走出一条“智慧”新路。(记者 庞磊 通讯员 姜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