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街旁曾有个源森楼胡同,此名源于一家红火的日商餐馆

烟海e家 2024-12-01 15:38

  鸡素烧是一款日式料理,清末烟台源森楼鸡素烧馆引进经营后,一时生意红火,后来众多餐馆跟进,成为清末民初烟台餐饮业的一道独特风景。

  日商餐馆源森楼

  20世纪70年代,美食作家唐鲁孙先生在《岁寒围炉话火锅》一文中,记述了过去山东、北平、四川、东北的多款火锅品种,而提及1945年台湾光复之初流行的火锅则讲到的只有鸡素烧。

  史料记载,1938年前后,天津文利西餐部就以鸡素烧最为有名,1931年哈尔滨蓬莱大餐馆曾经专营鸡素烧。照此来看,烟台至迟于1907年开办的源森楼鸡素烧馆,应是目前已知最早经营鸡素烧的餐饮企业。

1910年《芝罘日报》上源森楼的广告。 冷永超 供图

  据1907年9月2日《烟台两日白话报》刊发的广告可知,源森楼鸡素烧馆开设在烟台朝阳街南首路东巷内道北的门市楼上。该广告清楚地标注,这是一家日商经营的餐馆,设有“格外洁净”的大、小雅间,店内所有“一切傢(家)器俱(具)按日本新式”配置。广告中“今又添筑凉台”的内容说明,该店并非新设,而是对外经营已有较长时间。

  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幕府年代贺餐之食因惜牛而用鸡,故谓鸡素烧,明治时期主料改为牛肉后名称沿用。此种风味所需的牛、鸡之类食材,旧时山东属地所产就盛名中外。据1923年出版的《烟台要览》记载,山东“去势”的耕牛身体发育肥满,脂肪丰富,“至其肉质之良美”为邻国所不及,“日人从而大事收买输运本国”;山东之鸡“肉食者鲜”,输出运往“外国者极多”。精明的日商发现,烟台地理位置优越,开埠后百业兴盛,商机无限,再加上包括日本在内的中外客商纷至沓来,还有本地特产资源质优价廉等优势条件,择此开办鸡素烧餐馆当是商家心仪的目标场所。

  店牌字号成巷名

  鸡素烧并非中国传统概念的火锅,也非当代日本出现的涮涮锅。作为历史较久的日料和食,传统做法大致是将牛肉片等主材放入浅沿平锅两面翻煎后,加入汤汁及菜蔬沸煮至熟,捞出放在用酱油、生鸡蛋调和的味料中趁热蘸食。锅中的汤汁还要加入酱油及分量很足的砂糖,特点是比较浓稠,口感甜里带咸、咸中有甜。

  当年为吸引众多食客消费,日商围绕鸡素烧馆的经营可谓下功夫做足了文章。在烟台尚无电灯的年代,这里晚间“夜燃气灯”照明,厅房亮度“光同白昼”。在烟台旧昔熙攘大街“女子则不常见”的时代,店内堂倌专门招募“聪明伶俐”的“丽女”充任,服务招待“无不周到”“侍奉殷勤”。由于鸡素烧是由食客在就餐场所明火烹制,易使房间温度升高,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颇多不适,源森楼还特地在高处“添筑凉台一座”,以便客人餐食间隙在此小憩休闲、吹风解热,舒适消费。

鸡素烧资料图

  源森楼鸡素烧馆起始经营的具体时间尚不清楚,但其店牌字号冠名所在街巷的确是不争的事实。新中国成立后并入朝阳街的朝阳胡同,约于1880年始建,西起朝阳街、东至西太平街,长约67米。1918年的烟台警察域图标注、1926年东坡楼迁设地址记录,都清楚载明那两个年份此巷均称为“源森楼胡同”。也就是说,“源森楼胡同”一名源于源森楼鸡素烧馆的字号,后来才改称“朝阳胡同”。1928年至1932年间,该胡同一度还有“源森巷”的称谓。1933年至1937年间,曾出现过“朝阳胡同”“源森楼胡同”两个名称混用的情况。而上世纪40年代的《烟台市地图》,则只有“朝阳胡同”一种称谓图标。依据现有史料推测,这条胡同改名为“朝阳胡同”,大致应在上世纪20年代末期。该胡同早期用餐企字号命名称谓,据此也能看出日商的精明之处以及所开办餐馆的累积影响。

  众多餐馆跟风起

  1861年开埠后,烟台的港口、经贸、商业等行业日渐繁荣,往来之华洋客商逐年增加、交流频繁,助推餐饮住宿行业发展。源森楼创办并引进的鸡素烧风味,不仅填补了当时日式料理的空白,还如一股新风注入势头正兴的烟台餐饮市场。

  根据《烟台要览》记述,1920年,烟台经营鸡素烧的著名餐馆共有6家,包括设在小太平街的大罗天、大兴楼、菊水,设在广东街的鹿鸣园,设在会英街的大观楼,以及开办在老电报局街(现为建德街)的松竹亭。其中,华人经营的大罗天、鹿鸣园、大兴楼、大观楼标注为鸡素烧或专门番菜,日商经营的松竹亭、菊水标注为日料理。史料证实,这6家餐企中实际有4家在1915年之前已经创办,1926年还有华人开办经营的杏花村(鸡素烧)。

  包括源森楼在内的这类餐企,虽然日常主打鸡素烧时尚品牌,通过店铺冠名、广告促销凸显“专卖”噱头,但并不代表鸡素烧是其唯一风味品种。1910年《芝罘日报》刊登的广告显示,源森楼鸡素烧馆为扩大经营、增加收入,不惜重资特请“手艺超众”的“高等厨师”主灶烹饪,供应准备的菜馔“品味异常”,并且价值上还“格外克己”。1926年《快活报》刊发的“旅烟须知”中就特别提到,当年在鹿鸣园、大观楼、杏花村是既可以吃西餐,也可以吃鸡素烧。而时年主营鸡素烧的大罗天,到1934年左右也择时调整经营范围,实行中餐、西餐并举经营,名称随之改为“大罗天中西菜馆”。

  烧素鸡不是鸡素烧

  鸡素烧的烹饪方式来自日本,并由日商在烟台引领流行,这点毋庸置疑。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食法,《烟台要览》载述得非常清楚,“食时置火炉于棹上,架小铜锅其上,菜蔬鱼肉皆系生品,须自烹食之”。与现今开设自助火锅的操作程序大同小异,其差异在于熟制方法、汤汁勾兑和蘸料口味。往年鸡素烧所用的主料除鲜嫩牛肉片外,还有鸡肉片、鱼肉片、鲜虾片、猪里脊肉片等,现烹现食。

  民国年间,在烟台的中式餐馆里还经营一种以素喻荤的肴味,名为烧素鸡,是将鲜蘑菇撕成劈柴块,调味后挂匀全蛋糊用热油炸熟,成品色泽金黄,香酥醇美,细细品尝带有淡淡的鸡鲜味道。这款烧素鸡的风味与鸡素烧的称谓字同序异,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是同一种风味的不同叫法呢。其实两者之间实是大相径庭。

  鸡素烧这种风味食法滋味到底如何,诱人之处在哪儿,我们无法穿越回去品尝评价一番,但能在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烟台流行那么长的时间,想必自有其独到的特色优势。作为那个年代较早进入烟台餐饮市场的日式料理,其在丰富当地饮食品种,满足食客多样化需求方面,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郝祖涛)

  (感谢冷永超先生提供有关资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