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多措并举、多维融合,让社会救助有精度更有温度

烟海e家 2024-11-07 09:25

烟台融媒2024年11月7日讯(记者 盖鹏)2024年,烟台市坚持需求导向,立足提升困难群众的便利指数和幸福指数,群策群力,创新开展以线上“集成办”和线下“主动帮办”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服务改革实践,以主动救助、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为手段,探索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助力“奋进普惠共享、文明善治的幸福之城”。

线下“主动帮办”

救助服务更精准

今年6月,烟台市制定下发了《“惠民生·暖民心主动帮办日”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围绕重残、重病等申请能力不足、申请不及时的特殊困难群体,每月固定一日由工作人员采取入户联系的方式,主动上门进行救助政策宣传、救助诉求采集、集中帮办代办社会救助事项申报等服务,确保特殊困难群众得到及时精准的帮扶。

“帮办代办工作人员知道我妹妹出门不方便,今天直接到家里来给我们评残,真是帮了大忙了!”莱州市沙河镇朱马村的王大爷高兴地说。据了解,王大爷的妹妹患精神分裂症多年,常年不愿出门,她单身一人,也没有子女照顾,日常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莱州市沙河镇朱马村帮办代办员积极协调沙河镇残联部门上门评残、民政部门入户调查,为王女士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办理特困补助做准备,此举将大大解决王女士的基本生活需求。

帮办代办上门办,便民服务“零距离”。主动帮办行动开展以来,像王女士这样享受“私人订制”救助服务的困难群众不在少数。目前,全市各县市区、镇街通过层层培训选拔,组建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帮办代办员队伍,针对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和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积极开展上门帮办代办服务。服务事项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涵盖社会救助、社保医保、计生、老龄服务等多个领域。

今年三季度,全市主动入户帮办290人次,其中,服务残疾人员142人次、重病人员134人次、其他困难人员14人次;协助办理低保申请205人次、特困人员认定29人次、临时救助申请43人次、因病致贫认定6人次、其他社会救助方式1人次;共办结218项申请,办结率达78%。

线上“集成办理”

救助服务更及时

为提高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实现社会救助数字化、智能化,烟台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大数据+救助”,建立民政服务对象的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沉默的少数”。以“大数据+铁脚板”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确保基础民生保障的“应保尽保”,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通过建立可容纳全市700余万人口信息的人口数据库,市民政部门在向21个部门推送8类50项民政业务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镇街平台开放7类业务数据,并升级市核对系统,在对接全市20个部门和96家金融机构的基础上,构建了省域“一体化”快速反应体系。建立数据专区,统筹服务事项。链接民政、医保、卫健、农业农村等17个部门的44个接口数据,形成镇街“数据池”,有效地促进了民政业务与其他部门业务之间的协同协作,推动烟台市成为全省首个防返贫监测工作全面迈入数据化的地市。

针对困难人员救助,烟台市全面开展“申请困难人员救助”主题集成服务,从社会救助申请、审核、确认等关键环节出发,全方位加强数据共享应用。通过对“市镇街综合数据平台”和“省数字民政系统”中残疾、生存、户籍、疾病、教育等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关联分析和综合评判,按照主题集成服务要求,推动困难群众7件关联事项“一网通办”、14类低收入人口“精准核对”、3项保障待遇“静默认证”,实现社会救助“一件事”便捷办、准确办、集成办,有效地提升了救助服务效能。

今年以来,全市已分析比对重病、重残等低收入群体,主动发现数据线索14.5万条,经入户摸排,新纳入救助保障对象2188人,临时救助482人,转介各类惠民服务3751人次。

开展“融合救助”

救助服务更温馨

慈善是城市的底色,慈善救助机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近年来,烟台市不断推动公益慈善向基层延伸下沉,积极推动社区慈善建设。

芝罘区奇山街道塔山社区的塔山小院,充分发挥辖区党员干部多、公益资源多等优势,通过“慈善资源+社会组织+政府救助”多种救助资源帮扶的“链式服务”,叠加开展“临时+常态”“基本+专项”“物质+服务”三类延伸帮扶,以困难群众需求为着力点,对低收入家庭进行立体分析,分层分类匹配救助政策、志愿服务、慈善帮扶等。

今年,塔山小院先后征集了62个“微心愿”,有效帮扶了23个困难家庭;引入5家专业社工机构入驻,围绕老年人、未成年人、失独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需求,精心设计“失独老人慰藉网”等结对帮扶救助服务项目13个,受益群众2000余人次,走出了一条集主动发现与多维救助于一体的困难居民帮扶的“暖心路”。

下一步,市民政局在“大数据预警监测+铁脚板丈量民情+服务链救助保障”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力度填补申请能力不足的困难群众未及时获得救助帮扶的救助“盲点”,持续优化“帮办代办”服务,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从“能办”到“快办”“易办”“好办”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