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思念在文明祭扫中传递

烟海e家 2024-11-02 07:20

霜落风凉寒衣至,十月初一思故亲。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又称“祭祖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昨天,烟台各大殡仪馆、公墓迎来了祭祖高峰。祭奠故人,绿色先行。在烟台,传统的祭祀习俗已悄然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的祭奠方式,在慎终追远的同时,树立了文明新风。

墓碑前成为一片花的海洋

“寒衣节”是一年中除清明节外又一祭拜高峰时期。

昨天上午,芝罘区殡仪馆迎来2万余名市民祭奠。记者在芝罘区殡仪馆看到,前来祭扫的市民多以鲜花、花篮祭奠,现场没有焚烧纸钱的情况。“我在这卖鲜花10年了,能明显感觉到人们观念的转变,文明祭扫已经成为大趋势。”卖祭扫用品的摊主王师傅告诉记者。

“多数市民自己准备鲜花,鲜花祭扫方式是社会进步的又一体现。”芝罘区殡仪馆负责人表示,从前些年的禁烧情况看,绝大多数市民支持文明祭祀,禁烧已由第一年的被动执行,发展到现在的主动遵守,效果很不错。年轻人一直比较赞同取消烧纸的陋习,现在不少老年人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现在这项规定已经作为一种常态执行下去了。

在回龙山功德园,上万座墓碑干净整洁,每个墓碑的右上角,由工作人员连夜放上了象征思念与节日问候的小黄花,黄花虽小,真情却浓,承载着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当天,回龙山功德园前来祭奠的市民达到2万余人,创历年寒衣节人数新高。在刘盛兰、王媛媛等名人墓前,记者看到除了园区摆放的鲜花等,市民自发地在墓前摆放了水果等祭品怀念他们。

“现在来祭奠的市民都自觉地守护环境,维护园区的整洁与安全。”回龙山功德园相关负责人指着墓区的道路让记者看,地上没有任何的垃圾和烟头,市民除了不携带纸钱、香烛、鞭炮等祭祀焚烧品入园,还非常自觉地将带来的垃圾等物带走,让思念在文明祭扫中传递。

殡仪服务更加贴心温情

昨天,芝罘区殡仪馆购买了千枝黄白菊花,由工作人员现场免费发放,倡导市民文明祭祀。“感谢您文明祭祀!”在芝罘区殡仪馆骨灰堂前,几名工作人员为取骨灰盒的市民送上一枝菊花,鼓励祭扫者移风易俗,领到鲜花的市民也礼貌地道谢。

“从家门口直达这里,服务真是太贴心了。”昨天上午,市民李女士一家5口人乘坐回龙山祭祀2号专线公交车,从芝罘区赶到回龙山祭扫。寒衣节当天,烟台公交安排免费祭祀专线公交车,让市民的行程轻松便捷,毫无忧虑。

寒衣节期间,记者在回龙山园区看到,园区分几处专门设置了客户服务区,为前来祭扫的市民呈上热茶、点心,提供方巾、小推车、轮椅、雨衣、雨伞、急救药箱等暖心服务,全力保障市民的祭祀活动平安顺遂。

线上追思纪念缅怀于心

悠远的背景音乐,墓碑、蜡烛、鲜花、焚香等一应俱全……虽与逝者不在同一时空,但通过网络祭奠的方式,能有效传递情感,能和多数人在情感上同频共振。

“您虽然离开了,但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记者昨日点击进入“烟台回龙山功德园”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络纪念馆,首页的刘盛兰老人纪念馆里,不少市民在这里怀念老人并留言。为让市民更便捷地追思亲人,烟台回龙山功德园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设立云祭祀,市民可以为亲人免费创建专属的网络纪念馆,随时随地倾诉思念。

“网上祭扫是最大的祭扫进步。”烟台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祭祀的方式继承或者弘扬的仍是传统祭祀体现的精神。用科技手段在网络上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与传统的祭扫方式相比,网络祭祀具有便捷、环保、节约等优点,不但可以上传逝者照片、视频,还可以书写祭文,为逝者献花、祭酒、上香等,以示对故人的凭吊与怀念。无论祭扫方式如何变化,不变的是我们的情感与思念,本着文明、环保的祭扫理念,对先人的缅怀追忆在乎于心,这就是最好的祭扫方式。

随着我市大力推动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群众祭祀将不断与时俱进、弃旧图新,彻底摒弃传统烧纸焚香、燃放鞭炮的陈旧方式,代之以“低碳、绿色、安全、文明”的祭祀新风。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王晓鹏 杨晓琴 尚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