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万仞,应有先行者;水深千尺,需当探路人。
●从建区伊始的经济基础薄、整体实力差,到如今烟台经济发展龙头;
●从零散几家企业入驻,到如今汇聚各类市场主体8.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506家,高新技术企业727家,上市企业14家;
●从“五大产业集群”到“5+2”产业发展格局……
一代又一代的开发区人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开发区接续突破一个又一个发展瓶颈,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亮眼成绩,奋力谱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因时因地 构建现代产业格局
烟台开发区,从盐碱荒滩到崛起的产业之城。
这座奋进的城市,创造了辉煌的历史,焕发着勃勃生机,砥砺奋进在新时代。
拉开历史的长镜头,站在发展全局眺望,如何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清晰:统揽全局、科学谋划,绘蓝图、定目标、明方向。
从八十年代“以实业为基础”的发展方针到九十年代建设“国际性、现代化、外向型工业城区”的目标;从2003年“大工业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的发展方针到2011年建设“创新型、现代化、靓丽文明滨海新区”的目标;从2018年加快建设“烟台市现代化滨海新区”的目标到2024年“在全市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中走在前、当先锋”发展定位。
40年来,烟台开发区紧盯时代发展大势,立足区域发展实际,一直保持发展的定力,紧紧抓住产业这个“根本”,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强产业升级和创新,以战略思维精准推进产业发展转向的深度筹谋。
近年来,全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编制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瞄准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
目前
全区已构建形成
“5+2”产业发展格局
打造“5+2”发展格局是对全区产业一次更加深入的梳理,是一个引航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而全区具有特色优势的“5+2”发展格局,究竟“特”在哪里?
搭建了相对完整的产业发展格局。“5+2”产业格局相比五大产业集群,既一脉相承、紧密衔接,又与时俱进,其最大特点是增补了新型储能、特色半导体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既是对原有体系的优化完善,也是全区产业发展思路的一次迭代升级。
确定了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提出在继续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基础上,集中突破新型储能、半导体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力争再过3—5年培育,形成1个2000亿级产业、2个1000亿级产业、1个500亿级产业、3个200亿级产业。同时提出,力争经过5—6年努力,实现百亿企业、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四个倍增”。
五大产业 主导经济稳健运行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当好全市经济龙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格局是重中之重。
创业伊始,全区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要在这片盐碱地上培育产业谈何容易。从基础设施到投资环境,开发区的改革先行者们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在探索中前行。
从1987年汉高乐泰落子,到1992年海虹老人涂料扎根,再到1994年日本电装、韩国斗山工程机械布局,及至现代汽车、SK化工、韩华海洋等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相继投资落地……经过40年发展,全区逐步构筑起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持续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汇入澎湃动能。
如今,这里是全球领先的高端化工新材料与精细化学品研发制造基地,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MDI、高端TFT液晶材料产能全球第一,行业领军企业攀高逐强;
这里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中国最大商品车国际中转港,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蝶变,核心企业集聚深耕,产业发展蓄势腾飞;
这里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娱乐终端生产基地,聚集上下游企业近千家,全球首发全高清热成像监控;
这里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拥有工程机械、海洋工程、高端机床全产业体系,国内首款正向研发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潜力产业加速崛起;
这里是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研发创新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产业赛道融合互促,链条体系协同发展,明星企业享誉世界……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近三年,全区生物医药行业产值年均增速超25%,拥有生物医药企业120余家,培育上市公司3家。“我们将锚定高端药械集聚发展区定位,以自主研发原创生物制药产品为核心,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创制一批重大新药品种,推动原研药审批上市,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体系,建设北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区工信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区50家倍增企业实现产值1246.1亿元、同比增长6.39%。94%的企业属于五大主导产业,其中,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企业16家,占31.4%;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6家,占11.8%;汽车制造业企业9家,占17.6%;高端装备制造企业12家,占23.5%;生物医药企业4家,占7.8%。
截至目前,全区五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占比超过80%,产业集聚度、首位度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优势更强。
逐新提质 新兴产业向新向好
新型储能产业和特色半导体产业,是当前全区重点培育的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加快发展这两大新兴产业,则写入了2024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当中。
目前,全区已集聚新型储能产业重点企业30余家,涉及电池材料、电芯电控、系统集成、氢储能等领域。其中,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万华、泰和、德邦等上市公司在新型储能领域均有布局,正在推进力华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万华六氟磷酸锂等一批在建项目,全区新型储能产业已初具规模。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关键举措在于空间载体的谋划。全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园,围绕先进材料、电池制造、高端装备、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五大方向,重点建设“4个集聚区+1个示范区”,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型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完整、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储能产业发展集群,打造新型储能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产业生态。
“目前,园区已落户力华电源科技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泰和新材芳纶隔膜等产业项目16个。”区工信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5年集聚上下游企业50家以上、园区产值达到200亿元,到2030年突破1000亿元规模,基本形成创新策源能力显著、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中国北方最具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高地。
在加快特色半导体产业发展方面,全区将以光电、功率、高端通用半导体为发力点,制定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完善产业政策体系,谋划打造六大专业产业园区,构建“5+N”创新平台体系,拓展传感器等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半导体产业新高地。
睿创微纳自主研发的8微米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填补了世界空白;一诺电子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研发的键合银丝为下游企业节省80%以上成本;德邦科技在集成电路封装、智能终端封装、动力电池封装、光伏叠瓦封装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部分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头部企业都在细分赛道上练就独门绝技,成为半导体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全区有重点半导体企业30家,8家获评国家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瞪羚和准独角兽企业。
不仅是培育一家家企业,全区更加注重把产业链建在园区上,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为此,全区规划建设了光电传感产业园、台芯功率半导体产业园、万华电子材料产业园、智路封测产业园等六大专业园区,已经形成集原料、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未来,我们将持续主攻光电半导体、功率半导体和高端通用半导体三大方向,全力突破基础材料和专用设备两大领域,以现有六大专业园区和‘5+N’创新平台为引领,快速做大特色半导体产业增量、体量,力争五年内产出规模接近或突破500亿元。”区工信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我们还将围绕新质生产力招商引资,抢抓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现代海洋、空天海装备等前沿产业领域,力争引进优质项目,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新质生产力。”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发时代”!“新区时代”!向实而行,逐新提质,奋力攀高。心无旁骛推动产业跨越发展,筑牢压舱石,挺起硬脊梁,在新的发展征程上,烟台开发区必将更加自信、从容。
文字:马兴才 通讯员:宫本杰 庄庆辉 杨国梁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