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潜力足,足在何处?

大众新闻 2024-10-17 21:34

  10月15日至17日,山东迎来一场国际性盛会。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在山东烟台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共同主办,主题是“面向未来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

  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以传统友好为底色,基于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共同意愿携手打造的跨区域合作平台。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经贸、文化、教育、青年、农业等多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关系、丰富中欧关系内涵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济上的互补性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基础之一,从一组数据便可以一窥该合作机制的成效: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1%,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均增长9.2%。另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总值为489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其中,对中东欧出口3818.4亿元,增长6.1%;自中东欧进口1074.3亿元,增长6.6%。具体来看山东,2023年,山东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总额达515.5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超出全国16个百分点,近5年年均增长率近18%。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经济互补性显得尤为突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及先进的制造业体系;而中东欧地区则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快速增长的服务业为特色。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双方能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这不仅加速了中东欧地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也为中国的对外投资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需求旺盛。自2023年以来,中方通过向部分中东欧国家单方面实施免签政策,推动智库、高校、媒体人员交流互访,恢复和增加直航,举办高水平贸易博览会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双方各界人士和普通民众的交流往来,激发了人文交流合作的旺盛需求。

  雅典农业大学食品与发展学院院长、希腊农业科学院院士乔治·尼卡斯2023年来到山东泰安,代表欧洲方面牵头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中希畜禽食品品质安全控制与智慧制造国际联合实验室”。他说,去年曾去过曲阜,孔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经常好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什么会有相同的思想和观点,他们创造了同样的思想文化,太奇妙了!

  共赢,是双方持续交流合作的最强源动力。近年来,中欧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深入互动,也增强了民众间的情感联系。这种基于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人文纽带,对于塑造长期稳定的合作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东欧国家长期发展目标、中国庞大市场规模和巨大海外投资能力,这些有利因素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创造了巨大机遇。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的美好未来。展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未来,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大众新闻记者 董婉婉 经纬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