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桃村镇以开展“三看三比”活动为契机,以加快乡村全面振兴为重点,通过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高效能整治乡村环境、高站位发展乡村文化,激发乡村产业、生态、文化全新活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开新局、出实效。
抓产业发展,绘增收致富蓝图
坚持把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来抓,实现产业发展布局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村企联合建项目。强化扶持引导,完善招引措施,积极引进建设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其中,牙山新村与万华集团合作,成立烟台岈泉水业有限公司,利用牙山优质水资源,建设饮用水生产项目,注册“岈之泉”商标,作为美丽乡村示范片、乡村旅游示范区的支撑项目来打造;国路夼村与华毓农业开发(烟台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投资2100万元,流转荒地2600亩,建设华毓中药智慧谷项目,打造集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营销、科普、旅游、研学于一体的中药材开发项目,让“好资源”转化为“好产业”,“好产业”打造为“好品牌”。完善设施筑平台。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布局,以提升游客体验和服务质量为抓手,加大牙山新村、国路夼、贾家沟等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基础设施投入,今年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整治河道及安装护栏2处、建设漫水桥2处、硬化山路2.5公里、修缮办公场所3处、建设综合活动中心1处等,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夯实基础。充实业态强体系。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带动闲置民房、红色文化、农产品等物质载体变旅游资源。牙山新村分三期改造民宿30套,保护修缮古井文化古迹;国路夼村不断拓展中药材基地研学游、“农家乐”民俗游、红色教育基地游等旅游项目,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贾家沟村建设“百果采摘园”、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多元产业特色和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抓环境整治,描生态宜居底色
坚持把“四动”工作法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来抓,推动村居环境颜值高、形象美、品位足。组织“带动”。健全责任体系、细化推进措施,完善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包村干部督促抓、村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充分保障整治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推进有序。攻坚“推动”。聚焦房前屋后、大街小巷、河道周边等重点区域,通过“分区域踏查、无人机巡查”方式,建立整治台账,列出412个重点整治点位“负面清单”,安排包村干部、村干部、公益岗、保洁员,“地毯式”清理“顽疾”“无死角”整治“盲区”。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桃村之声”广播、微信群、标语、倡议书等载体,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增强了广大群众爱护村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行动自觉。督导“促动”。调整充实人居环境整治督导组,采取“实地督导+无人机巡查”方式,对全镇所有村庄进行实地检查验收,责令不达标点位7天内完成整改;聘请第三方巡回督查,下发督办单限期整改;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进行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及时约谈、年终考核,着力破解整治难、易反弹的问题。
抓文化建设,聚乡风文明动力
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加快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来抓,推动乡村文化阵地强、活动热、人才兴。盘活文化阵地,打造文化传播主战场。强化文化阵地建设,统筹规划线上线下两类平台,循序推进乡村、企业、学校三类主体。以“魅力桃村”视频号为载体,创新打造“桃村‘益+’亲志愿服务”“百村话文明·共建新乡村”等特色文化品牌,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资源,联合打造莲花州实践教育基地、鑫威科技国防教育基地,联合教体局举办“书送希望·润泽心灵”图书捐赠活动,文化阵地成为文化振兴的“精神高地”。激活文化活动,实现文化建设全覆盖。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以镇广场为载体,举办“我爱我家·魅力桃村”百姓村晚、“文艺点亮生活·共建魅力桃村”文艺演出等,鼓励各村自主创建文化品牌,大楚留村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十三届,“乡村振兴梦、魅力贾家沟”烟火晚会被多家国家级主流媒体宣传推广,文化创新力、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攀升。用活文化人才,建设文化发展好队伍。丰富基层文化人才挖掘、培育、管理、服务、激励工作内涵,营造乡村文化振兴的良好氛围。举办“情暖乞巧·民俗传承”主题活动,提供烟台市胶东花饽饽习俗宣传展示平台,推广扶持非遗文化“传承人”;成立桃村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栖霞市文化馆桃村镇分馆,发展蓝天艺术团、阳光艺术团等20余支文艺团队,选齐配强文化机构“领头人”;常态化组织开展创作培训、汇报演出等活动,培育基层草根明星、文艺能人30余名,培育壮大本土优秀“接班人”;联合烟台诗词协会,以国路夼乡村振兴成果为题材,创作诗词17首,引导发动社会各界“创作人”,让人才更好地服务乡村文化振兴,让广大群众在丰富的文化生活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