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9月13日讯 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为有效改善文化民生,建设有品质的乡村,龙口市新嘉街道始终聚焦“四个着力”,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文化振兴“润物无声”真功效,助力文明村建设工作取得进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着力强化思想引领,创新宣讲品牌
创新打造“嘉言善行”“嘉言懿行”2支大型宣讲队,组建宣讲队伍10余人。广泛开展“习语润心”“和美新嘉”等群众性宣传教育品牌活动。聚焦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今年以来,组织各类宣讲活动100余场、受众10000余人。
深化“四德工程”建设,引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选树道德模范、烟台好人、龙口好人,推广先进典型重要事迹,组织孟祥斌、王立刚等先进模范走上宣讲台,用质朴语言和切身感受,宣传好人事迹和惠民利民政策。
创新推出“嘉言善行”等一系列“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基层宣讲品牌。创新宣讲形式,发动村、企业、双管单位挖掘宣讲人才,建立退休职工、老党员、好人之星、社区工作者、党支部书记等人才库,用身边人讲身边理,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用小故事阐释大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
二、着力深化文明实践,提升服务效能
高标准落实21条“五有”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提质扩面。延伸文明实践阵地触角,实现文明实践站全覆盖,把文明实践活动送到百姓家门口。
结合实际,细化《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实施方案》,精细化开展“五为”志愿服务活动,夯实实践阵地,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更新所站硬件配备,建成“48+N”等10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夕阳问候”“公益讲堂”等一大批品牌。积极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利用文明实践驿站,开展融合国防安全教育、志愿服务、文明村镇创建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
统筹推动电影、图书、表演、宣讲、人气向文明实践中心聚集,融合农家书屋与文明实践阵地功能,推动文明实践所站成为群众最爱去的宣传文化阵地和志愿服务综合体,姚家新村依托文明实践站,建设“长者食堂”,王格庄新村打造推广“村史大讲堂”“民俗耕读展览馆”等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五聚”文明实践活动。
三、着力培育精神文明,塑造文明乡风
出台《关于倡树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举办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全环境立德树人、全民美育座谈会,确定示范村4个,打造“宏润花园诚信示范街”,鼓励群众参与村庄文明宣传、环境治理、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积分,依托信用超市,开展信用积分兑换等值物品,以乡村文化为抓手,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将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等各类移风易俗议题纳入党工委扩大会议10余次,细化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倡导婚、丧、寿、节等新礼仪,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开展移风易俗专题活动5场,受众人次近2000人。
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王格庄新村、姚家新村分别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省级文明村的荣誉称号。深化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评选活动,宣传宣讲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以“一户美”带动“一片美”。
四、着力繁荣乡村文化,推进文化惠农
以乡村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工作为牵引,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集中打造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示范村1个,策划推出“黄河大集”,举办“黄河大集春节季”,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余场,“黄河大集”成为人气爆棚的年货大集、好品大集、文化大集。
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惠农,积极对接群众需求,制定为民办实事文化惠民清单,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农民“村晚”等活动。开展“情满‘心家’幸福邻里大集”“同住一座城 共爱一个‘嘉’”等大型文娱活动4场。筹办“村晚”、村“BA”等普惠性群众文艺活动10余场,组建送戏下乡队伍8个,开展送戏下乡201场,举办护苗绿书签系列活动2场,开展各类“新时代乡村全民阅读季”暨农家书屋主题阅读活动142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