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高精尖” ,奔赴“新蓝海”!烟台首家海洋工程产业人才创新港揭牌

烟海e家 2024-08-22 09:39

8月21日下午,2024烟台市标志性产业链产才融合发展大会海洋工程产业专场暨芝罘区海洋产业发展对话会在烟台国际会议中心召开,30余名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重点高校海洋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20余名海洋工程产业链主企业、标志性企业负责人围绕海洋工程产业链产学研融合创新等主题深入交流,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培育百亿级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芝罘岛与崆峒岛环抱芝罘湾,形成天然保护屏障,是大型海工装备生产建造及船舶停靠的重要基地。

此次大会对芝罘区海洋工程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推介。记者了解到,芝罘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现有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各类机构16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山东省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

眼下,芝罘区以“突破芝罘高质量发展”为龙头,以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企业倍增计划为抓手,积极推动海工装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了以中集来福士为链主,烟台打捞局、宏远氧业、宏洲海洋为骨干的百亿级海工装备产业集群。谋划打造了全市首家海洋工程设计创新园区,海工装备“产业大脑”入选山东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创新追求已融入企业基因、产业血脉、城市文化,将为广大英才施展才华提供无限机遇。

如何为海工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芝罘区政协副主席、工信局局长邵伟伟介绍,芝罘将聚焦专业化、专职化、精准化服务,优化基本政务服务、丰富拓展增值服务,围绕重点产业链打造高品质服务链,实现“一业一专班”“一业一图谱”“一业一方案”“一链一服务”,构建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精准、优质、高效的为企服务新生态。

芝罘区海洋工程设计创新与合作港揭牌

海工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创新平台的强力支撑。大会现场,“芝罘区海洋工程设计创新与合作港”正式揭牌,这是烟台市成立的首家海洋工程产业人才创新港,旨在集聚优质人才智力资源,为全市海洋工程领域企业提供精准产业咨询及人才服务。

产业乘风而起,人才追风而至。此次大会校地企合作成果丰硕,完成“远洋渔船深度战略合作”“海岛保护与海岸带生态修复”“高气压载人装备研发战略合作”等揭榜挂帅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亿元,是近年来烟台市海洋工程领域签约的最高榜额。校企在“共建海洋岩土工程技术烟台工程研究中心”“深海铺缆工程船型开发和应用”“伺服液压系统工业设计方案”等项目上达成合作意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次签约是芝罘区海洋工程产业“四链”融合发展的又一创新举措,校地企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开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交流合作。

记者了解到,芝罘区积极探索搭建校地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体”,鼓励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以“科创顾问”“科技副总”等身份到辖区企业工作,组织企业专家作为“产业教授”“创业导师”等身份兼职到高校院所挂职,已累计互派人才120余名,鲁银药业聘请沈阳药科大学教授乔明曦作为企业“科创顾问”,合作完成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硝苯地平控释片等多个药物研发,成功入选2024年度泰山产业创新领军人才。

共商海工产业发展新路径

“产才融合” “工业设计创新”“智能化”……对话会上,这些关键词为激活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我们正在加大海工装备的研发力度,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加强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开展应急救援装备、高气压载人设备的研发工作。”大会项目路演推介环节,烟台宏远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福存表示,公司将依托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持续加大对海洋深潜装备的研发投入力度,努力攻克各项关键技术,为海工装备的国产化替代贡献力量。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专家工程师李德江与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李震教授分别以《中集海洋工程发展及人才平台建设》《船舶与海洋装备领域的工业设计创新》为主题作主旨演讲汇报,就如何推动海工装备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助力制造强省、海洋强省建设进行了案例分享。

“船舶与海洋领域的工业设计创新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产品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在当前大背景下,绿色环保、智能化、高性能和高效率等已成为该领域设计创新的关键词。”李震认为,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工业设计创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现场,参会专家与海洋工程产业链主企业、标志性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对接,拓展了企业发展思路,为芝罘区海洋工程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智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芝罘区下步将加强海洋工程产业人才集聚,引进培育一批海洋工程领域领军人才,为海洋工程产业高速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加快实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记者 钟嘉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