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工作井然有序,“安全生产平台”可监测全厂生产情况、“AI视觉”实现了自动质检……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呈现如此场景。作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路径,烟台黄渤海新区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发展已然起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果“遍地开花”,为推进全区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汇聚强大动能。
夯实基础 打造转型升级关键支撑
作为支撑传统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黄渤海新区的工业互联网服务能力不断夯实。在发展之初,先后引进了华为云、紫光云、腾讯云等一批头部企业,并培育出恒远科技、鸣启数字、渤聚通等一批本土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
众多专业的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生态集聚,涵盖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150多家,可以为区域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强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此基础上,黄渤海新区还在全市率先成立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围绕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举办了各类发布会、供需对接会、产业论坛,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全天候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在烟台市中小企业上云、设备上云线下诊断启动会上,山东渤聚通云计算有限公司为入驻烟台市的百家中小型企业开展了数字化转型“把脉问诊”。“渤聚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可以为产业集群提供智慧行业云平台解决方案和⼀站式企业上云服务,目前在山东接入企业已超过2000家,累计为企业节省资金近亿元。”渤聚通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类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在黄渤海新区还在不断上演。目前,黄渤海新区正在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路上,不断加快区内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构建,赋能工业产业向“新”发展。
赋能实体 助力制造业降本增效
在烟台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被加工机器中的近万个零部件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其名称、重量以及切割、打孔、焊接等要被进行的程序都可以在自动化平台上显示出来。博森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动化平台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产品合格率也得以提升,这一切都来源于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博森科技生产数智化的实现,依赖的是山东恒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蜂舟”平台,从营销、客户管理到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全流程,都可以实现数据的集成、分析和应用。依托其自主研发的“蜂巢大脑”“产线大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恒远科技已经为中国航天、中航工业、中国兵器等数百家大型企业提供智造转型服务,全面赋能装备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与高效增长。
“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制造业,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加快产品研发和设计速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黄渤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恒远科技之外,还有像汉鑫科技的“AI+数字工厂”、渤聚通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等企业和平台,正在持续推动全区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实施智能化工厂改造、工艺流程提升、智慧园区管理等数字项目100余个。
稳步推进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起势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的工业互联网逐渐从探索起步阶段转向规模化应用阶段,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深度融合、广泛链接,助力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各大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数字赋能的推动下,黄渤海新区的智能制造水平也不断迈上新台阶。前段时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项目名单,黄渤海新区5个项目上榜,其中3个试点项目由黄渤海新区企业牵头实施。数据显示,全区获批省级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实验室1个,首批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3个,累计研发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26个,其中6个平台获批省级以上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烟台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入选工信部首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解决方案试点示范,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车间)23个、晨星工厂46个、绿色工厂65个,今年更是依托新区特色半导体产业优势揭榜挂帅微纳传感器“产业大脑”。
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强化工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应用水平,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引进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和培育本土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进一步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将在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政策基础上,谋划制定数字经济产业专项扶持政策,集聚更多数字经济企业,促进区内数字产业生态发展壮大。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