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大模型产业蓄势待发

黄渤海新区 2024-07-15 09:03

  作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模型”如今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热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于发展大模型产业,山东省高度重视,今年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大模型产业发展和创新应用高地。

  目前,省内不少区域在发展大模型产业方面已具备良好基础。以烟台黄渤海新区为例,近年来依托雄厚的实体经济,通过“外引内育”,逐步形成了大模型企业的集聚效应,全区整体的大模型产业正蓄势待发。

  外引头部企业筑好“基础”

  据了解,此次山东省在《关于加快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列出了三大重点领域,分别为基础级大模型、行业级大模型、场景级大模型。而黄渤海新区通过“外引内育”,目前在这三大重点领域均已有所布局。

  所谓基础级大模型,主要是指着眼未来趋势和技术前沿,布局参数量大、结构复杂、处理力强的通用大模型产品,可以为行业级、场景级大模型产品研发提供适配灵活、稳定性高的底座支撑。

  “从国内的现状来看,基础级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主要掌握在互联网头部企业手中。地方想要在此方面实现突破,关键在于加强与头部企业的对接合作,也就是借助‘外引’的方式进行发展。”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与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保持密切交流,并在项目落地上取得实际效果。百度智能云烟台数字产业创新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据了解,位于黄渤海新区的百度智能云烟台数字产业创新中心,也是百度公司在山东落地的首个百度AI工业应用创新中心。“通过该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百度智能云在基础级大模型方面的领先技术和优秀产品,就可以快速在黄渤海新区落地,从而为全区大模型产业赋能。”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说。

  内育专精企业深耕“行业”

  在通过外引头部企业筑好大模型基础的同时,黄渤海新区还强化内部培育,引领和支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行业级大模型和场景级大模型领域深耕。

  其中,在行业级大模型领域,烟台国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就很具代表性。该公司是一家向流程工业提供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及落地服务的国有参股高新技术企业。凭借突出的研发能力,国工智能将计算化学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深耕化学垂直行业模型,推出了AI+化学研发板块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精细化工产业科技研发人工智能应用的空白,已经成为化工新材料行业人工智能决策控制领域的领跑者。

  以该公司研发的“反应条件预测模型”为例,该模型基于自主研发的文献智能提取技术,可以从卷帙浩繁的文献资料库中完成对海量化学反应数据的提取和存储,形成庞大的结构化反应数据集,在此基础上构建神经网络并进行预测运算。实践证明,这一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适用范围广,可以明显为化工行业降本增效。

  而在场景级大模型领域,区内的烟台汉鑫工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和山东恒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都拥有较为突出的实力。其中,汉鑫工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依托场景级大模型技术,重点打造了“AI+工业视觉”“AI+数字工厂”两大基于客户场景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联合生态伙伴共同构建“AI+X”产业赋能生态。恒远科技则依托工业AI智能算法模型,深度拓展基于云边端协同的设备研发与应用实践,强化建设基于工具化平台的产线管理与调度系统,推出了“产线大脑”等一系列全新工业AI产品。

  “场景级大模型可以细分为许多具体的应用领域,如工艺仿真、产品检测、医疗影像、教育培训、经济运行等,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拓展。除了上述公司之外,全区还有不少其他企业从事于场景级大模型相关业务,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数实融合”共同发展

  大模型产业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既需要研发端的不断提升,同样也离不开应用端的需求拉动。在《关于加快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当中,山东省也重点提及“深化融合应用效能,加强供需对接,打造应用标杆。”

  “大模型产业作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深化融合应用效能,实际上可以宽泛理解为‘数实融合’。在这一方面,全区也积极开展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百度智能云烟台数字产业创新中心为例,统计数据显示,自2022年12月落户以来,百度智能云烟台数字产业创新中心已经为黄渤海新区50余家规上企业提供了数字化升级方案,在扩大自身产品技术影响力的同时,成功助力相应企业降本增效。

  而国工智能、恒远科技和汉鑫工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也都在“数实融合”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其中,国工智能与万华化学、恒远科技与某航天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都可视作相应行业的“标杆案例”。

  “黄渤海新区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全区已构建形成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正在加快培育新型储能、特色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5+2”产业体系在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而带动大模型产业的发展。未来,全区大模型产业有望与“5+2”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共同释放出澎湃动能。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