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烟台举行

烟海e家 2025-07-30 07:00

烟台融媒7月3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衣玉林 通讯员 王韩 丁晓娅 张晓禹)昨日上午,第六届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永久举办地——烟台黄渤海新区举办,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外交部、中国海警局、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以及韩国海洋水产部水产政策室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现场还同步举办了中国·烟台第七届海洋放鱼日公益活动,共同养护黄海渔业资源。

上午10点,在黄渤海新区天马栈桥,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将鲜活的鱼苗盛入水桶,放流人员随即接力,把它们倒入气模搭成的临时水道。循环涌动的海水带着鱼苗奔向大海,小鱼儿时而探出头来吻触浪尖,时而调皮地跃出水面,在阳光下折射出点点银光,恰似一幅灵动和谐的海洋生态图景。

本次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是烟台黄渤海新区第三次承办该项活动,作为活动的永久举办地,烟台黄渤海新区为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做足了准备。“为了保证苗种的存活率,我们大部分苗种是出海放流的,现场只保留了小部分苗种。”烟台黄渤海新区农业与海洋渔业局渔业渔政处处长张颖介绍,“在天马栈桥两侧的沙滩上设有群众放鱼区,市民朋友可以到沙滩上参与放流活动。”

“增殖放流是利在长远的好事,多一条鱼苗,八角湾就多一份生机。”“希望更多人加入生态保护的行列!”许多市民踊跃地参与此次放流活动中,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将一桶桶鱼苗放流到海里。“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能让孩子和鱼类、大海等亲密接触,更能培养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游客于正告诉记者,他们一家趁着暑假带孩子来烟台游玩,碰巧遇上了此次放鱼活动,就参与进来。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的一种重要举措,在恢复资源、修复生态、增加产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所放流的鱼种经由中韩双方协商,向黄海放流三疣梭子蟹、绿鳍马面鲀、黑鲷、许氏平鲉等苗种356万枚。“本次招标采购的苗种均按照农业农村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相关规定和通知要求,经过严格的组织鉴定和质量安全检验,来源合法,同时公证人员已经通过随机抽样和现场测量确认数量和规格数据真实性。”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单秀娟介绍。

烟台作为中国最早开展海洋渔业增殖放流工作的城市之一,始终高度重视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自1984年起已连续41年进行增殖放流,近5年放流各类苗种90亿单位以上。目前,烟台拥有国家级水产新品种24个,年水产苗种产量突破4700亿单位,正在加快推进中国水产种业烟台北方繁育基地建设。

科学放流护碧海,八角湾畔焕新生。举办此次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是双方共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对促进黄海渔业可持续发展、深化中韩渔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活动将进一步推动中韩两国在海洋渔业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合作,为双方促进海洋产业和经贸合作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