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五场,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梁景俊介绍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发展情况。
近年来,海阳市锚定打造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区目标,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创新区能源富集、腹地广阔、滨海临港、交通发达、区位突出,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呈现提质、扩量、增效的良好发展态势,园区竞争力、影响力逐步提升。
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已写入《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省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山东省“十四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海阳市荣获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示范市、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市、近零碳城市创建示范市等称号。正着力将区域打造成为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烟台市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重要支撑。
区域集“核风光氢储”于一体,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2023年清洁能源总装机量503万千瓦,占山东省清洁能源装机量5.4%,年发电超240亿度,占山东省清洁能源总发电量15.2%。预计到2035年,区域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可突破3000万千瓦,年发电近2000亿度。
丁字湾拥有四种类型核电机组,在核能供暖、工业蒸汽、海水淡化等核能综合利用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海阳核能供热是“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已成功实现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为全国清洁取暖贡献了“山东经验”;海阳核电站年可直供104万吨、0.7兆帕、210℃工业蒸汽,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投运了世界首个水热同传示范工程,已连续3年为核电专家村近2千人同时供热供水。
围绕新型能源体系与产业链条,中核、国电投、中电建、中车、华能、华润等10余家央企积极在海设立各类子公司、分公司20余家,聚焦核电安全壳、结构模块、钢结构、风机主机等核心装备生产,同步配套检修运维服务,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环境,实现链上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结合海阳市绿电蒸汽、产业集聚、要素富集等优势,坚持园区与产业协同发展,招引与培育相互结合,围绕能源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核能综合利用高标准规划了四大产业园,着力提高园区承载“硬实力”。
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以核电装备制造为起点,延伸布局风电装备和海工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目前已落户17家核电相关企业,中电华元、丰汇设备、国核设备等企业产值实现平稳增长。同时,推动中车集团在海设立子公司,落地中电建二级子公司,补齐了海上风电主机制造、施工运维方面短板。
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瞄准“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目标定位,形成了中国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为一体的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已成功实施海上发射任务10次、发射卫星57颗;已落地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271亿元,被写入中国航天白皮书,获评2023商业航天最受欢迎落地园区奖。
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聚焦打造功能膜和硅基高端石英材料两大产业链,目前园区已入驻新材料上下游企业6家,带动海阳新材料产业2023年实现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40%;预计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充分利用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项目提供的280万吨、400℃、4兆帕高品质蒸汽资源,重点吸引对蒸汽需求量大的生物医药、纺织、化工等高端制造企业。同时,加快引进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推动电解液、隔膜等配套企业落地,打造从原料到产品的完整电池产业链。
下步,海阳市将充分发挥市场、资本、平台等资源集聚作用,着力优化产业生态,丰富园区载体功能,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加速落地山东港口装备集团、西核设备等一批几十亿乃至几百亿的项目,助力丁字湾区域打造“绿色制造样板区、新质生产力先导区”,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