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垩纪研究》刊发一项恐龙蛋研究最新成果。通过对山东莱阳出土恐龙蛋化石的深入研究,古生物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新蛋种,并将其命名为“变形蛋”。
2019年,在一次国际联合野外科学考察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莱阳发现了一窝恐龙蛋化石,随后协同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的工作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在发掘过程中,研究团队注意到这些恐龙蛋的变形现象,这种现象在已知的恐龙蛋化石记录中极为罕见。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大学的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下,确认新发现的这窝恐龙蛋化石是一个全新的蛋种。
研究人员从“变形蛋”的径切面观察,发现其内部发育大量的锥形蛋壳单元组合,它们之间有较大的间隙;中间发育柱状蛋壳单元和小孔;最外层发育壳单元的分支,形成灌木状微结构。研究人员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其年龄为晚白垩纪中期。
据研究人员介绍,新蛋种的发现为圆形蛋科提供了新的化石材料,并扩大了圆形蛋科在东亚地区的古地理分布。“我们对这些恐龙蛋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一种新的蛋种,还可能帮助我们理解古生物在环境压力下的适应机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郑行海说。
截至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已在莱阳勘测出数十个化石出露点,发掘、采集了恐龙化石5大类9属12种,恐龙蛋化石5科6属13种,昆虫化石72属300多种。本次新蛋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莱阳恐龙蛋种属,更为进一步研究白垩纪时期的物种进化提供了更为详实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