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蓬莱易三联中上小学五年级。
初春的一天,体育老师李崇浩老师到各班来下通知,要求每位同学放学后到海边捡海带草,每人两斤,晾晒干一周后交到体育教研室。
大家都纳闷儿:收海带草干什么用?
海带草,是一种紫褐色的海草,像韭菜叶那么宽,一根根的也像韭菜那么长,常常随海潮打到岸边。胶东有的地方用它盖房子,晾干后非常松软。

老师下达的任务,大家都认真完成。放了学就三五成群,到北海沿捡拾海带草。拿回家放在院子晾晒,一周后用个小网兜提着交到体育组。等大家都交齐,嗬,足足一大堆,体育教研室都搁不下了。
赶上一个好天,李老师叫上我们几个力气大的男生把海带草搬到操场上晾晒,抖落里面的沙子,除去小木棍儿、杂草、碎海蛎子皮。
“李老师,咱们晒这些海带草干什么用啊?又不能当柴禾烧火,又不当麦穰和泥用?”
“啊哈,你们等着看吧。我要用它教给你们一种新的跳高姿势。国际上最先进的。”李老师一边用叉子翻腾着海带草,一边说。
两天后,海带草全部晾晒干爽。李老师又叫上我们几个来到操场,只见他拿了一张聚乙烯大渔网,让我们把干爽的海带草装进大渔网,兜起来,就是一个软软乎乎的大垫子。他仔细检查每一个网扣,生怕有硬东西会扎着手,硌着脸。“海蛎子皮一定要捡出去,容易扎着人。”他再三叮嘱。
第二天有体育课,海带草大垫子派上用场了。用它做底垫,上面再铺上两块10厘米厚的海绵垫子。准备妥当,开始上课。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教跳高。跳高,我们已经学习了箭式、跨越式和俯卧式。你们都知道我国优秀的运动员倪志钦,他采用的是俯卧式。今天教给你们一个新的跳高姿势:背越式。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跳高姿势,是创造最好成绩的姿势。”
“跳高,跳高,先要学会跳起来,跳得高!”先不用横杆,先拉一根松紧带。踏点儿,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男生女生排成一队,排着跳。落地那一瞬,后背落在软软的海绵垫子上,底下是松软的海带草,这可比落在硬邦邦的沙坑里舒服多啦!
几节课下来,慢慢我们就掌握了这个姿势的基本要领。全年级大概有七八成的男女同学都会用了,跳高成绩明显提高。当年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上,我们年级就有几位男女生以背越式参加了比赛。
恩师教诲,多年不忘。从那以后,我们几个人都没有中断训练,初中高中都跳,虽然成绩一般般,但是我们学会了欣赏这项充满美感的运动。
1980年我们中学有三位同学进入山东大学外文系学习。体育课,刘宝海老师教我们跳高,先问:“我们今天学习跳高。谁会背越式跳高?”我们仨互相看看,举手示意。老师请我们做试跳。
“要个什么高度?”老师问。“1米5吧。”“哇!能行吗?”同学们有点儿小骚动,惊讶又怀疑。“稳当点儿,1米4吧。”三人出列,简单的准备活动后,踏点儿,助跑,踏跳,过杆,落地,一次成功!队列里传出喝彩。
40年过去了,现在我们有更好的条件欣赏这美轮美奂的背越式跳高了,而烟台与这项运动的渊源,也令我们备感骄傲。我们大学的跳高冠军周继明就是烟台人,系中国体育报资深记者,个人最好成绩1.95米,而中国跳高新秀、烟台人张国伟,更是近年来令人瞩目的体育明星,我相信在他背后一定有启蒙教练的默默付出。
感谢李崇浩教给我们这项运动,也感谢家乡的海带草。(张心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