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按照山东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和烟台市民政局“一四三五五”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目标、重点攻坚,区域联动稳中有进,救助短板逐步补齐,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寻亲喜报频频传来,把“痕”留在区域中心站发展的务实举措中,把“迹”写在区市联动破解难题的实际行动中,把“心”融于困难群众救助服务切身感受中,狠抓工作落实,着力在流浪乞讨人员“急难愁盼”问题上见真功出成效。
发挥区域中心站主导作用
打造“一网通办”新格局
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是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2023年11月,烟台市民政局印发《烟台市“1+15+X”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模式实施方案》,2024年3月,聚焦全市救助管理工作上下协调联动不够顺畅、救助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基层救助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烟台市召开了全市区域中心站试点工作推进会。
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围绕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强化中心主导地位,坚持以“中心站抓总、中联卫星站、下拓救助点”的工作思路规划救助布局,边探索、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制定区域中心站实施方案,搭建四级救助网,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救助服务网络体系,积极推动“市区协同、区镇协同、镇村协同”发展,通过“一网通办”进一步摸清了各区市长期滞留受助人员底数,找准了各区市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短板。围绕问题及短板,及时指导各区市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民政救助系统与辖区公安、卫健、城市综合执法部门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完善了固定联络渠道,打通了协调联动堵点。指导各区市健全救助信息员队伍,联动各类社会团体、社区网格员、热心群众等力量参与救助信息员队伍,拓宽线索收集渠道,畅通信息传递路径,提高救助服务发现、报告、处置、转介响应速度。
目前,全市15个“卫星站”已建立,计划建立200个救助点,现已建成58个,6000个网格员“救”在身边,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发挥区域中心站寻亲优势
拓展“四位一体”寻亲服务体系
自“1+15+X”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模式实施以来,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流浪乞讨人员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大爱寻亲,温暖回家”救助服务行动,利用“四位一体”寻亲服务体系,先后帮助牟平、福山、蓬莱、栖霞、龙口、莱州等区市27名长期滞留人员寻找到了家的方向。
2024年2月,蓬莱区“卫星站”救助了一名疑似智力残疾的50岁左右男子,该男子自称“彭旭”(音译),无法提供其他信息,多方寻亲未果,转介至中心。为尽快帮“彭旭”弄清个人情况,寻亲小组一边运用科技赋能寻亲,及时联系公安进行DNA采集和人脸比对,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和头条寻亲发布寻亲信息;一边采取社工甄别寻亲,带领“彭旭”熟悉生活环境,为他洗澡、换衣、送饭,随着时间的推移,“彭旭”提供的信息碎片越来越多,忽然有一天,说自己是河南省盛湾镇花棚村人,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南阳市救助管理站协查,经核实花棚村查无此人。另一边公安反馈查不到任何信息,寻亲工作陷入困境。
只要受助人员会讲话,就有可能寻找到家。寻亲小组再次整合“彭旭”相关资料,利用方言识别、容貌判断等方法,判断“彭旭”疑似为云南或贵州等地人。工作人员采取跨区域线上互动,找相关地区救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与其对话交流,一站站、一遍遍、一次次,在多个救助管理机构的支持下,“彭旭”说出在新华村住,村子里有苗族、回族、汉族等民族,自己是汉族。工作人员马上运用地图作业,通过查找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有个新华村,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六盘水市救助管理站予以协查,但对方反馈辖区内没有新华村,“彭旭”方言也不是当地的口音,线索再一次中断。
虽然“彭旭”患智力障碍,但这不是阻挡我们寻亲的理由,不放弃、不抛弃是我们寻亲服务执着的服务理念,资源再整合、交流再沟通、寻亲再发力,在断断续续交流中,“彭旭”说到自己叫彭明宝,有父亲有奶奶,有个姐姐叫长妹,平时赶岗乌乡大集。寻亲小组再次通过地图作业比对分析,初步判断彭某疑似为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并立即与安顺市救助管理站联系协查,联系到沙营镇陈家寨村,但查无此人,又联系岗乌镇,岗乌镇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新华村但有新发村,柏寨村有汉族的彭姓,并提供了联系方式,但经核实两个村都没有这个人,两个村支书都表示把寻亲信息发到各自村里的信息群。
4月10日,烟台市社会综合服务中心接到一位女士电话,自称“彭旭”的姐姐,工作人员立即与其视频连线,确认“彭旭”就是其走失三十余年的弟弟,在姐弟的互动回忆中,“彭旭”也认出了姐姐,至此姐弟相认。据其姐姐讲,“彭旭”乳名叫彭明宝,没有户口,今年51岁,从小智力障碍,小时候跟奶奶住,后来父亲病亡,“彭旭”和姐姐就搬到二叔家,16岁时“彭旭”走失,姐姐外嫁,与村里基本没有联系,村子里已经没有彭姓,加之走失时间较长,故村中没有人认识他。看着弟弟被救助时照片上邋遢样子和当下精神状态的变化,视频那头的姐姐声泪俱下,激动地说:“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和弟弟相见,感谢烟台民政工作人员把弟弟照顾得这么好,让我们姐弟团聚!”4月14日,在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护送小组呵护下,“彭旭”踏上了幸福的归途。
发挥区域中心站团队力量
打通亲人团聚“最后一公里”
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区市民政在救助服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流浪乞讨人员跨省护送难等问题,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区域中心站区位优势及团队力量作用的发挥,弥补了区市救助服务工作的短板。
3月6日,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接莱州市民政局关于2名受助人员的协查申请,其中一名是3月4日被莱州市民政局救助的四川籍柳先生,该人智力残疾,自述家住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姚杜镇市坪村。寻亲小组立即启动跨省甄别联动机制,将柳某的照片及信息发送给广元市救助管理站进行协查,经广元市救助管理站核实回复,柳某确系广元青川人,患有一级智力残疾,户口已注销,现离家近20年,其母亲年事已高,身体有病,不能来烟接领,请求护送返乡。
3月11日,在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准备安排护送小组护送柳先生返乡时,突然接到莱州市民政局电话,称柳先生因肺部感染送至ICU抢救,据医院反馈柳某入院时患有心衰竭、尿毒症、肺部积液、肠道梗阻等多种疾病,目前经抢救趋于稳定,需透析维持生命,呼吸困难,身体状况不具备返乡条件,护送计划暂时取消。柳某在得知自己不能及时返乡的消息后,情绪起伏较大,不配合治疗,为尽快安抚柳某情绪,我中心第一时间通过广元站与其母亲取得联系,在柳母、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莱州市民政局及医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柳某的情绪渐渐稳定,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3月19日,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莱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医院看望并了解柳某身体状况。为让柳某早日安全返乡,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莱州市民政局及医院多次会商,综合分析研判决定,医院继续对其进行巩固治疗,病情稳定后转至普通病房观察有无异常;莱州市民政局安排好相关人员做好柳某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并准备好护送时携带的氧气袋;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及时联系广元市救助管理站,协调铁路公安、火车站、所乘火车列车长等相关单位人员帮助,做好护送返乡前相关准备工作。
3月30日一早,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护送小组一行四人,推着轮椅护送柳某踏上返乡的高铁列车,虽然柳某患有传染性疾病,身上又插着尿管,工作人员并没有嫌弃,喂水喂饭,接屎接尿,一路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将柳某安全护送到广元市救助管理站,广元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感慨说“生命尤可贵,护送释忠诚”。柳某母亲激动地说:“二十多年没有消息,还以为儿子不在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民政工作人员!”
行程在前 责任在肩
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是推进救助管理机构优化提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看准了”是“抓紧干”的前提,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将对标上级部署、聚焦流浪乞讨人员“急难愁盼”问题,找准推进工作的着力点,发挥区域中心优势,把一件件民生小事小情办实办好,努力把高质量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