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4月12日讯(记者 王向荣 张婕 摄影 李刚 通讯员 王凌云)刚刚萌芽的葡萄树下,大球盖菇正值采摘时,一丛丛的圆萌可爱。4月12日上午,记者在位于福山区的顺泰植保科技有限公司葡萄园内,看到丰收的美景。这个基地在葡萄园和杏树园以“果菌间作”模式试点栽培了百亩菌菇,趁着果园空闲期每亩纯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一个字,美!
当天,由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全市果园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技术观摩培训会在这里举行。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杨先遇参加会议并讲话,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吉壮主持培训,鲁东大学农学院食用菌系主任李维焕教授应邀为参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市县两级农技推广人员、各区市果品或食用菌种植大户代表等90余人走进葡萄园,实地感受了大球盖菇生长环境,查看了大球盖菇长势情况。在随后举行的培训会上,与会人员认真听取了示范基地大球盖菇栽培及产出情况、果园林下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要点及效益等内容,并与授课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顺泰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是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鲁东大学农学院共同打造的烟台果业高质量发展“果菌间作”林下示范试点项目基地。烟台市农技中心蔬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英磊介绍,这种新模式主要是利用果园生产管理的空闲期,在树下栽培大球盖菇,在不影响果园正常生产的情況下,让果农增加了一茬大球盖菇的收益,有效提高了果园士地的利用率。同时,蘑菇采收后的菌糠直接深耕还田,还能作为果园的肥料,攻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进而可以提升果品品质。
顺泰基地总负责人、高级农艺师左希全告诉记者,基地从去年10月份葡萄收获后,在80亩葡萄园和20亩杏园隔行种植了大球盖菇。这种菌菇管理难度低,所需人工少。每亩产量达到2000斤以上,今年3月中旬开始成熟,预计纯收入5000元以上。
近年来,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争取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与支持,广泛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协同联合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推动构建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趟出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果菌间作”新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自2023年开始,我市以农技推广机构服务生产为方向,依托烟台市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充分发挥鲁东大学农学院食用菌创新资源优势和顺泰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动优势,共同实施“果菌间作”新模式试点项目。通过利用简易设施栽培果园收获闲置期,在果树下栽培大球盖菇,让简易设施栽培果园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大大提高,由原来的一棚一收,变成现在的一棚两收、一年两收,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入;而且生产大球盖菇的基质是由果树枝条、秸秆、玉米芯等粉碎制作的,有效利用了农业废弃物,并为果园带来了有机肥,提高了果品品质,做到了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是生态、高效、循环经济。据测算,仅菌菇一项每亩纯收益5000元以上。
一项技术,只有送到农民手中用好,才能变成生产力。下一步,市县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将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果菌间作”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让它走进千家万户,惠及更多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