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沙河镇湾头村的刘子山故居,是烟台现存最完好的“六大庄园”之一。
刘子山(1877-1948),14岁去青岛闯荡,由杂货生意起家,终成胶东地区声名显赫的一代巨商。
湾头故居建于1925年,占地20亩,建筑面积与山西乔家大院相似,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这座大院竣工后,刘子山只回来看过一次,而且是最后一次。

刘子山故居
2012年11月3日,刘子山的后人经由青岛回莱州寻根。当时,一行人见到了年逾九秩的本家堂兄刘洪祥老人,族中同辈尽管初次相识,却是一见如故,彼此复述前辈所讲的故事,聊作补正。
一桩绑票案
刘子山弟兄四人,老大文山、老三锡山、老四星山,他排行老二。
1922年冬天,正是刘子山在青岛经营生意风生水起时,不想从老家传来消息:三弟锡山被人绑票了!
送信人叫刘云彬,是刘子山的堂兄。他说,凌晨两点,他起夜小解,突然,几个蒙面人翻墙而入,不容分说,架着他胳膊就走,出门才知三弟锡山也同时被绑了。
这时,有两个绑匪小声说,“老大刘文山、老三刘锡山,这回打个满贯”。他一听大喊:“你们绑错了,我不是刘文山,我叫刘云彬!”绑匪一愣,拿电棒往脸上照照,连说晦气,就把他放了。临走,他们留下一封信。
刘子山阅完书信,心急火燎,当场命人准备赎金,又让刘云彬火速返乡,安抚家人;随后,他驱车济南去见督军兼省长田中玉,求他援手救出三弟。

省长亲自督办,掖县警方不敢怠慢,自卫团派出一个连的兵力,终于在土山沿海将绑匪一举抓获,解救了刘锡山。
审讯绑匪时,他们供出刘云彬是此次行动的始作俑者,是他提供了情报,且又导演了这出戏。
于是,济南再次发报,敦促捉拿刘云彬。岂料忙中出错,电报员误把“彬”字打成“彩”,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刘云彩是谁?刘子山的大哥呀!原来,按刘氏宗谱,他们这辈泛“云”字,比如:刘文山,名云彩;刘子山,名云碧……文山和子山是他俩的字,那年代,人们习惯称呼字或号,大名反而容易被人遗忘。
掖县警方拿着上峰电令直扑湾头村,恰巧刘文山不在,于是,便把其长子刘占谦带走,关进大牢。
刘文山前段差点儿被绑架,而今阴差阳错,自己倒成了嫌疑人,儿子成了替罪羊,越想越觉得比窦娥还冤。几番奔波、交涉,终于水落石出,刘云彬抓捕归案。
真相大白,田中玉征求如何处置刘云彬?刘子山的态度很淡定:以德报怨,谁叫都是同族弟兄!
绑匪最终被枪决,刘云彬不但保住了一条命,而且取保金还是刘子山给垫付的。
拒攀豪门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子山的实业经营得如日中天,想来联姻的豪门不乏其人。
第一个向刘家攀亲的人是有“混世魔王”之称的张宗昌。
他是掖县路旺祝家村人,与湾头相距不远。1922年,张宗昌在东北当上了绥宁镇守使,官不大,却屯兵数万。
深秋,掖县同乡会在青岛设宴招待张将军,就是这一次,刘子山认识了张宗昌,论年庚,张比刘小4岁,故称刘为二哥。
那次宴会,刘子山可巧把儿子刘少山也带去了,席间,张宗昌问他长大以后干什么?刘少山说想外出留学当医生。张宗昌听后哈哈大笑,随即向二哥郑重提出,要把女儿嫁给刘少山。
刘子山答复孩子早就定了娃娃亲,婉言谢绝了。但张宗昌依然不死心。
1925年,他任山东督军时,为了筹措军饷,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刘子山的东莱银行亦未幸免。两年后的春天,他把刘子山召到济南,欲让二哥担任山东银行行长。

刘子山何等精明,当即以身体不佳为由予以推辞。
张宗昌也没强压,话锋一转,再次提出要把女儿嫁给刘少山。刘子山进退两难,情急之下,谎称犬子业已成亲,对此提携深表谢意。
回青后,他让15岁的刘少山匆匆结了婚,免得旁生枝节。
刘子山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刘少山、次子刘舟之、三子刘仪泉。
刘仪泉14岁那年,东莱银行上海分行保险库主管孔鋆甫,受人之托提亲来了。所提女子不是别人,她是蒋介石第三任妻子陈洁如的养女。权衡再三,刘子山还是谢绝了这门亲事。
后来,他对子女们说:伴君如伴虎、高处不胜寒;交官穷,交商富。这也是他一直遵奉的做人信条。
关照盛锡福
盛锡福帽庄是中华老字号,创始人叫刘锡三,比刘子山小19岁,是他的一个远房侄子。
刘锡三少时曾读过几年私塾,也当过沿街叫卖的货郎,后去青岛投奔二叔刘子山,被安排在东莱贸易行做伙计。
他勤快本分,深受赏识,不久,即被派往天津刘家辫庄,下乡收购草辫。再后来,他与人在天津开设盛聚蚨帽庄,除了制作草帽,还兼做棉花生意。
刘锡三经营了一阵子,并未赚到多少钱。他是一个爱动脑子的人,他发现了一个门道儿:将收购的草辫进行初级加工出口,返回时已成一顶顶精致的草帽了,身价一下翻了几十倍,咱何不把原料直接转到深加工上呢?
他把想法向在天津的二叔讲了,刘子山非常欣赏他的思路和经营方向,便给了他三万银元作为开办费,还出资在渤海大楼旁边的法租界21号(今天津和平路),帮他盖了一座三层楼的店铺,楼上是加工车间,一楼是总店门市。
大楼落成,刘锡三将盛聚蚨易名盛锡福,并注册了“三帽”商标。1925年,盛锡福正式开张,制作销售毡帽、呢帽、缎帽、便帽、皮帽、通帽、草帽七类产品。
盛锡福的事业拓展后,刘子山继续关照堂侄。
当时,天津企业有吸储居民存款之风,他让刘锡三也对公众吸储。这种存款类似企业入股,有利息也有少量分红,而企业便可借此增加周转资金。刘锡三不负众望,盛锡福很快成了知名帽厂。
生意赚钱后,他没去置买田地,而是继续扩大再生产。青岛、天津、北京、南京、上海……几乎所有大都市均有盛锡福的分号。
后来,他从一法国人手中,购买了整套电力制帽设备,建成全国第一家机械化帽厂。在菲律宾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盛锡福的产品获头奖,“居东亚草帽业之冠”,成了“帽子大王”。
但天有不测风云。1927年,天津和平路的盛锡福厂房突然失火,楼上楼下损失惨重。储户们担心利益受损,纷纷登门挤提投资。
危急时刻,刘锡三来向二叔求援。刘子山当即指示东莱银行登报告知:凡在盛锡福帽庄有存款者,可持凭证到东莱银行提取现金,数额不限。
储户得知盛锡福有东莱银行作后盾,也就放心了,刘锡三长出一口气。
后来,他用保险公司的赔付和银行贷款,在原址建了一座五层大楼,这就是现在位于天津和平路的盛锡福大楼。
刘锡三对二叔的提携与关照一直没齿难忘。战时刘子山避居天津,两家往来频繁,每逢春节,刘锡三总要携全家过去拜年。刘子山两口子过生日,刘锡三夫妇总要前去祝寿。这规矩一直延续到1948年刘子山全家迁沪。(文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