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围绕服务“双碳”目标,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大型充电宝”在全国各地渐次落地,为储能行业注入新动能。
何为储能?在很多时候,能量的产生和使用不一定同步,此时需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其过程原理类似于一个大型“充电宝”。新型储能中的电化学储能功率范围较广、能量密度高,相较其它新型储能技术成熟度更高,适用场景更广泛。
眼下,新型储能已成为各地抢占能源战略和装备制造业新高地的重要领域。昨日参加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正是烟台黄渤海新区抢抓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推动全区新型储能产业强势起步的重要支点。
“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主要建设办公楼、研发楼、电芯车间、化成车间、模组PACK车间等,新上全自动储能电池生产线,专注生产‘46直径系列’大圆柱电池,产品在低温性能、能量密度、热失控管理、循环寿命、电芯内阻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项目是链接上游电池材料和下游电控系统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黄渤海新区新型储能产业研发生产能力、“电池”产业配套体系、加快构建核心竞争力和上下游耦合协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黄渤海新区已集聚新型储能产业重点企业30余家,涉及电池材料、电芯电控、系统集成、氢储能等领域,其中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万华、泰和、德邦等上市公司在新型储能领域均有布局,正在推进力华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万华六氟磷酸锂等一批在建项目,全区新型储能产业已初具规模。
而想在这片新领域的蓝海中脱颖而出,还需不断“搏击”。聚焦构建“5+2”产业发展格局,为抢占储能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黄渤海新区动作频频——
做好顶层设计,确定将新型储能作为黄渤海新区未来重点培育的四个特色产业之一,成立新型储能产业培育工作专班,由管委领导牵头,负责产业的总体谋划、政策研究、定向招商和项目推进;配套出台《烟台黄渤海新区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初步明确构建以电化学储能为引领,以氢储能、光伏储能等为延伸的“1+N”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格局,聚焦材料生产、设备制造、储能集成、场景应用和回收利用等关键环节,全力打造新型储能研发制造应用全产业链基地……
其中,最重磅的举措在于空间载体的谋划。黄渤海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园,围绕先进材料、电池制造、高端装备、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五大方向,重点建设“4个集聚区+1个示范区”,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型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完整、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储能产业发展集群,打造新型储能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产业生态。
“目前,园区已落户力华电源科技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泰和新材芳纶隔膜等产业项目16个。”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5年集聚上下游企业50家以上、园区产值达到200亿元,到2030年突破1000亿规模,基本形成创新策源能力显著、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中国北方最具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高地。
向上“攀登”的过程中,黄渤海新区还将着重发力储能电池制造、做优储能系统集成、拓展储能应用开发等环节,聚焦产业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以链招商、靶向招商,持续推进固态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PCS系统等重点项目招引。组建产业基金,加大对电化学储能产业链核心企业和项目投资力度,支持关键技术攻关、紧缺人才引进和产品推广应用。举办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招商引资大会,打造产业活动品牌,扩大全区新型储能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型储能项目将在此落地、开花、结果,助推产业集群加速成型,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