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烟台市委农办发布对全市131个涉农镇街人居环境检查评估结果,黄渤海新区古现街道名列全市第一。“好成绩的取得,意味着‘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目标越来越近。”黄渤海新区乡村振兴处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回收为重点,通过党员包片机制,发动村民力量开展整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全区通过逐年分解改厕任务,在乡镇中间建立了多个户厕服务站,推行“首厕过关制”,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已成效显著。2023年,改造完成农村户厕120座,全区农厕改造工程已完成90%以上。
如何发挥好改厕后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黄渤海新区做了进一步探索。在村子建立污水站和管网,管网集中收集生活污水,多重处理后,再通过管道为菜地实施喷灌,既解决了污水乱排放问题,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极大实现能源再利用。通过此种举措,也让村民打消顾虑积极配合推动改厕。目前,全区已完成18个村污水收集池建设、79个村的污水治理工程。

“没想到啊,把自己的家打扫干净了,还能够拿奖!”日前,古现街道棘子夼村“最美清洁户”于大姐,手提着奖品高兴地说。原来,村里的环境卫生协会不定期开展卫生评比,对于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的农户,会送上一桶油、一袋大米,授予“文明家庭”的称号,由此形成了人人争优的良好氛围。
棘子夼村书记王承栋介绍,许多村子都成立了村级环境卫生协会,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都体会到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带来的好处,维护环境已不只为了奖励,更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为保障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进行,近年来黄渤海新区将庭院整洁程度、垃圾分类水平纳入村中“幸福指数”考评体系,依托奖惩、曝光机制在村民间实现良性竞争。同时,定期开展“周周查、月月评”,采取“线上抽查+线下暗访”“定期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全覆盖、滚动式、高频次开展人居环境暗访督查,对整治提升成效明显的村庄,给予补助奖励。

如今,穿行于黄渤海新区各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绿、净、美的山水田园画卷。村民作为人居环境亲历者和受益者,感叹着居住环境的巨大变迁。“我拿照片给市区的亲戚看,人家羡慕得很。”村子里,一位正带孙子玩耍的老人家自豪地说。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