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海祈丰收!带你走进海阳祭海仪式

海阳发布 2024-02-23 09:11

 

农历正月十三
是胶东民俗中“龙王生日”
海阳渔民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
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
这就是“祭海”
 

连理岛

 

22日,农历正月十三,连理岛景区上演2024年海阳祭海盛典。今年祭海现场如何?有哪些看点?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连理岛探探今年海阳的祭海仪式吧。

\现场\

虔诚表达美好祈盼

风雪严寒挡不住虔诚的心,上午9时许,恢宏大气的连理岛爱神广场上彩旗猎猎、人头攒动。供桌之上,“葫芦”“盘龙”“长岁”……一个个象征吉祥平安的大饽饽一字排开,披红戴绿的整猪、大红冠公鸡、新鲜大鱼也摆放在供桌的显眼位置。

10时许,良辰吉时一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紧接着,卫队就位,主祭人、陪祭人在祭乐声中缓缓入场,“热辣滚烫”的海阳大秧歌表演中,恭请龙王的队伍从广场一侧浩浩荡荡地行进。祭台前,连理岛主要负责人高擎长香,迎风行礼,随后陪祭人献礼上香、恭行大礼。

“潮遂人愿,平安遍渊;凯凯而归,兴我家邦!”伴随着《敬海祭文》的诵读,斑斓烟花腾空而起,千挂鞭炮被点燃,红红火火的氛围中,祭海仪式礼成。

 

对于靠海吃海的海阳渔民而言,正月十三的祭海甚至比春节更为重要。记者在现场看到,渔民们点燃三支长香缓缓插入香炉,嘴里念叨着“风调雨顺”“祈福平安”,肃穆虔诚的脸上,是对大海慷慨馈赠的感恩及对来年丰收的期望。
“从前祭海都是各村自己安排个小仪式,把鸡、猪、鱼等三牲和大饽饽投入大海,敬献龙王,然后在海边放鞭炮来祭拜。”鲁古埠村养殖户刘先生告诉记者,如今,渔民不再直接向大海敬献,而是通过表演民俗文艺节目等新方式祭拜大海、表达祈盼。

在连理岛祭海仪式现场,有不少外地游客的身影。“祭海我期待已久,今天带着家人专程从荣成过来,欣赏这场‘民俗大戏’。恭迎龙王、主家上香、诵祭海文……一一再现了古老祭海仪式的盛况,感觉特别棒,非常有意义。”荣成市民高红卫说道。

\亮点\

民俗大戏全面升级

作为祭海仪式的重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阳大秧歌现场展示传承了600多年的民间传统舞蹈。“乐大夫”手执甩子舞步灵动,走在秧歌队最前方;锣鼓声铿锵有力,节奏感十足;花鼓上下翻舞,激情澎湃;彩扇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锢漏匠与王大娘嬉笑打闹,俏皮扭动。喧天的锣鼓声中,舞出了海阳人骨子里的豪迈和热情,现场观众喝彩声不绝于耳。

少一弦亦歌,少一锣无乐。铜锣作为我国古老乐器之一,已经在人类历史中存在了数千年,也是最早进入西洋管弦乐队的中国乐器。“我们在今年的祭海仪式现场布阵了地球铜锣、盘古铜锣、泰来铜锣等四面铜锣,由国际知名铜锣师亲临击锣。”连理岛副总经理刘伟娜介绍,铜锣的声音被认为具有净化和神圣的力量,用于祈福,为海洋祈福,为国泰民安祈福。

连理岛祭海仪式启幕前夕,市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文旅工作新举措,在海阳游乐购小程序上架2024连理岛祭海盛典门票信息,市民游客只需轻触屏幕,活动流程、特色亮点、游玩攻略等内容一览无余。
\创新\

借力撬动节庆旅游

海阳的祭海风俗约起源于明朝,每年正月十三祭海这天,沿海村庄邀请秧歌队在村龙王庙前对龙王行三拜九叩大礼,祭拜场面庄重神圣。经过数百年传承,祭海从原来纯粹向龙王祈福求安又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不仅表达渔民对新年的期盼,还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形成一项独具海阳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2008年,海阳祭海被列入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连理岛祭海盛典,除了再现原汁原味的祭海民俗,还配备了特色美食小吃、秧歌队展演献礼等精彩环节。旅游度假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度假区积极引导祭海这样的传统民俗活动,拉长节庆产业链。特别是祭海与海阳大秧歌的有机结合,打造出了节庆旅游新亮点,构筑起“北纬37度”全域旅游发展新业态、新格局。

 

现今,每年正月十三祭海日已经成为诸多海阳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期待。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登上连理岛,目睹了海阳祭海的盛况,并通过拍摄照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自主传播。
为了保障游客安全,活动在安保方面也做足了功夫。市公安局在仪式前制订了周密的安保计划,共出动警力50余人、警车10余辆,全力保障祭海仪式顺利进行。
祭海风俗,是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和民俗活动。每年祭海日过后,渔民们再进行修补船只、添置渔具等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后,就开始扬帆启航,开启期待已久的丰收旅程了。

 

 

 

大辛家龙王庙

今日上午,核电区大辛家村龙王庙前人潮涌动,渔民们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此,以传统的方式祈求平安,寄托今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

伴随着鞭炮的轰鸣声,渔家人用古老的祭祀形式向大海致敬,按照民俗传统,供桌上摆满猪头、大饽饽等祭品。现场,渔民们在龙王庙前拜龙王,场面既庄重又壮观,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据了解,海阳的“祭海”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主要流传在沿海一带的桃源、大辛家、寨前、麻姑岛、邵家等多个渔村。每年正月十三这一天,渔民们都会带好祭品,在海边摆上供品焚香祈福,并且通过扭秧歌、拜龙王等形式,祈愿渔船出海丰收、平安归航。
  “我就是海阳本地人,祭海文化在咱海阳历史挺悠久的,今天还特意领着孩子过来感受感受,现场感觉挺热闹的。”现场观看祭海仪式的市民杨女士说。另一边,一名老渔民向记者介绍了祭海的寓意:“祭海寄托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企盼风调雨顺、鱼虾大汛,同时也通过这样的仪式,提醒大家珍惜和感恩海洋的馈赠,善待蓝色海洋。”

 

 

南邵家龙王庙

22日上午,在辛安镇南邵家龙王庙,不少渔民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此,拎着香火前来供奉龙王,祈求出海丰收、平安归航,表达了渔民对大海的浓厚情感和敬畏之心。

祭拜仪式后,在欢庆的鞭炮声和锣鼓声中,大秧歌表演拉开了祭海的序幕。夸张的舞姿和逗趣的打扮,让在场观众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忍不住拍手叫好,真切感受到了渔民们对大海的虔诚与敬畏和对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作为世代相传的习俗,古老的祭海活动如今也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除了祈求平安丰收之外,祭海形式也由单纯的祈福转变为传承传统文化、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