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枣饽饽蒸出浓浓的年味儿

金都招远 2024-01-28 18:33

进了腊月门儿,

咱招远家家户户都会蒸上

一锅香喷喷的大枣饽饽迎接新年。

蒸饽饽,

寓意来年的日子

甜甜蜜蜜,蒸蒸日上。

寻年味儿,迎龙年!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张星镇埠南张家村,与苑吉荣、苑继英两姐妹一起蒸饽饽。

室外寒风凛冽,室内的人们则忙得热火朝天。“早晨要早早开始干,不然第一炉饽饽一时半会儿蒸不了,就误工了。”早上八点多,当记者赶到苑吉荣的花饽饽店时,大家已经开始忙活着了。

 

 

 

 

 

 

 

 

 

 

 

 

 

 

 

做大枣饽饽要经过和面、压面、称面、揉面、造型、醒发、蒸、上色等多导工序,要想做好,这可是一门学问!

 

压面

 

嵌枣

 

造型

 

开蒸

 

添彩儿

“我们小时候都跟着老人蒸过大枣饽饽,后来开店,又去跟大师傅学了一段时间。蒸大枣饽饽从面粉的选择、酵母量的多少,到和面的软硬、醒发时间等都有讲究,尤其是醒发,做大枣饽饽,三分做七分醒,醒发最重要。”聊起大枣饽饽的制作流程,苑吉荣打开了话匣子,“就拿揉面来说,都说揉面是大枣饽饽好吃的关键,可揉得时间太短,吃起来没有劲道,时间太长蒸出来容易起泡,影响美观,也不行,必须恰到好处。”

过年蒸饽饽是多少年的传统和习俗,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更多人选择了买大枣饽饽。“过年用的大枣饽饽从8两到1.5斤不等,但是大家最多选择的还是1.2斤的。”说话间,一个白团团的饽饽就在苑吉荣的手上成型了,然后她熟稔地在饽饽上挑出鼻眼,嵌入红枣。

 

记者(左)体验制作

定型后就是醒发了。“一般一个小时就行,但是今天室内温度低,影响发酵速度。”苑吉荣说,当天的饽饽足足醒发了两个小时,醒发好的大枣饽饽,就可以上锅蒸了。

过年蒸的饽饽,除了食用还要供奉,供桌上、粮缸里、窗台上需要放不同样式的饽饽。像“圣虫”,是一种蛇或者龙形状的饽饽,因为圣谐音“剩”,将圣虫放在粮缸里饱含着劳动人民对丰衣足食的美好期盼。此外,还有猪头、寿桃、醒醒等各种形状,既好吃又好看。如果饽饽在锅里蒸时裂了口,那叫“笑了”,预示着来年人们笑口常开,吉祥如意。

经过四十多分钟的蒸制,一个个热气腾腾的枣饽饽出锅了。香喷喷、白胖胖的,让人看着就眼馋。这饽饽一蒸,年味更浓了!

严正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来源:今日招远   记者:郭杨、原晓东、董春燕、王少萍

责任编辑:金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