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丨答记者问

烟台发布 2024-01-22 18:39

1月22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正功,烟台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晓智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凤凰网:中共烟台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围绕工业领域绿色转型,烟台市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正功——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近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持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烟台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路径、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对未来5年全市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有序开展作出整体谋划。强化政策引导,先后出台“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企业倍增计划”等文件,对获得国家级绿色(循环)经济示范的园区、企业、工厂,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奖励,充分激发企业加快绿色发展的积极性。

全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印发烟台市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办法,构建“市级-省级-国家级”绿色制造培育体系,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4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家、绿色园区6个,认定烟台市绿色工厂169家。充分发挥省、市两级技改奖补、“技改专项贷”等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鼓励企业瞄准“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去年以来,累计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改项目252个,技改提级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碳。成立全省首家绿色制造协会组织—烟台市绿色制造发展促进会,邀请100名行业专家组建“烟台市绿色制造专家库”,为48家重点企业开展诊断服务,提出节能降碳建议100余条。加快先进环保装备推广应用,3家企业获评“国家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4种环保设备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鼓励企业推行绿色生产方式,2项节水技术装备入选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5种产品型号入选工信部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

下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持续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扩大环保技术装备和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协同推进工业领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使绿色成为先进制造业强市的鲜明底色,为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建设制造业强市的过程中,烟台始终把创新作为主引擎,加快推动由制造向智造升级,持续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市科技局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创新举措和成效?

 

烟台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晓智——

 

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兴市之要。为聚力打好制造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烟台市制造业跨越新关口、培植新优势、迈上新台阶,烟台市科技局紧紧围绕“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定位,锚定市委“1+233”工作体系,以培强“9+N”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

布局各类科创平台,形成制造业核心技术支撑体系。一方面加快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绿叶制药“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两家省实验室承担山东省实验室专项3项,争取省级资金支持1.84亿元,支持经费居全省首位。另一方面加快完善重点产业平台体系。在大力引进“国字号”科研机构的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平台,目前全市16个重点产业链均建有引领性平台。全市建成省级以上农高区、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8处,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6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20个,20个省级科创平台2023年度绩效评价结果优秀,总数居全省第1位。市耳鼻喉临床中心连续三年综合绩效评价优秀,全省唯一。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省率先开展重大科创项目“揭榜制”“组阁制”,集聚优势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新资源向制造业倾斜。2023年,布局“固基强芯”“问天探海”“未来产业”等八大专项,立项项目39项,支持资金8700万元,先后攻克“国产大飞机用轻量化新材料”“8微米红外热成像模组”等22项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围绕烟台市优势项目产业,对上争取各类项目251项,资金总额达7.02亿元,其中,21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立项支持,支持资金17068万元,项目数和资金额均居全省第一。

加大企业梯次培育力度,打造制造业强企方阵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2023年出台《烟台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办法》,组织1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省级资金4947万元,争取资金额居全省第1位。同时,首次采取“春雨润苗”暖企行动、大数据筛选推送、集中审查辅导、部门联动走访等创新性举措,实现科技型企业量质双升,全市高企和科小各新增500家左右,总数分别达到2400家和3800家左右,总量均居全省第3位。

中新社: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群体,是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生力军。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方面,市工信局做了哪些工作?

 

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正功——

 

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工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围绕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培育,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倍增企业勇打头阵。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市场占有率内涵式倍增为牵引,动态调整倍增培育企业名单,深入落实领导包联制度,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激励作用,2023年全年,倍增培育企业合计实现产值6440.76亿元,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其中,80家倍增培育企业产值增长超过20%,14家企业产值增长超过100%。

优质企业登高攀新。立足创新型中小企业是基础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坚力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核心力量的发展定位,启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深入实施遴选发现、梯度培育、创新引领、精准服务、典型带动“五大”行动,培育发展了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产业领航等五大优质企业方阵。截至目前,烟台市省级以上优质企业累计达到2724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1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7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28家,省级瞪羚企业264家,省级独角兽7家,省级单项冠军105家,省级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14家,数量均居全省前3位。

升规企业扩大总量。用好“升规”“稳规”政策,对由规下首次升为规上的工业企业,分三年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已对221家新升规企业奖励1348万元。定期开展工业企业“小升规”政策宣贯活动,持续完善工业企业升规纳统督导考核机制,将工业企业升规纳统完成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2023年度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各区市工业企业“小升规”工作的督导、调度、通报,确保符合条件的规下工业企业应升尽升、应统尽统。建立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库,入库数量一直稳定在1000家左右,2023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30家、总量接近3000家,创近十年来历史新高。

服务企业安心发展。创新推动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提质扩面,构建“1+3”走访帮扶体系和“2+3”分级分办工作机制,专员数量由去年的1855名增至2224名,联系服务企业由3139家增至3801家。设立服务企业专家团,围绕金融、数字化改造、工业设计、人才、法律五个专业领域开展精准对接服务,满足企业对关键领域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一个平台受理、一个专班分办、十个小组专办”的“1+1+10”闭环工作流程,截至目前,累计解决企业各类诉求4900余个,保障企业安心生产、稳健发展。

编辑/栾悦

监制/张海明

审核/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