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召开“数据赋能·智启长岛”新闻发布会

长岛发布 2025-11-26 09:29

25日,烟台市长岛综合试验区召开“数据赋能·智启长岛”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全区大数据工作情况,区大数据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区大数据服务中心始终以创新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作准则,统筹管理全区数据资源,积极打造数字政府中枢,构建起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优质高效大数据服务体系。

数据汇聚共享治理:高标准建成一体化大数据平台长岛节点,打造了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服务等10余个核心功能模块,根据长岛本地特色搭建数据模型,实现覆盖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各领域的数据场景案例20余个;平台与市级节点互联互通,汇聚推送水、气、暖、交通等民生类公共数据资源147万条,为全区数据分析与共享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展数据目录的对标与提质工作,核查数据近20万条,编制优质数据目录709条;通过规范共享服务接口申请流程、高效处理异议数据,实现了共享接口99%的稳定调用率。

信息化建设升级提速:开展城市大脑建设,完成基础支撑、事件管理、专题场景、城市驾驶舱4个主模块及7个子模块和10余个专题场景与GIS服务相融合应用;汇聚了公安、住建、环保、信用等政务类数据1800余万条,接入了镇街基层数据应用平台归集的12类基础数据6.6万余条、12345事件运行数据6215条和监控视频整合平台汇聚的监控视频1900余路;统筹推进长岛民生领域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全区监控视频整合共享平台升级改造,梳理汇总全区17个单位视频资源1900余路,按照需求推送到乡镇、部门使用,实现全区政务监控视频共建共治共享。

数字政府高效协同:全面强化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安全的管理和防护能力,对全区3098台在线终端设备进行定期扫描检测;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增采集制作电子印章61枚,持续挖掘电子证照亮证应用场景,推动电子证照在各类社会主体间实现互认互通;深化“山东通”推广使用,实现全区政务部门100%全覆盖,持续推动“爱山东”长岛分厅的迭代升级,成功建成全省首个涵盖127项服务的“一件事”专区;联合区人民武装部研发“长岛智慧征兵”应用,成功获评为“数字政府—政务服务类”省级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场景,研发并上线全国首个“长岛退役军人身份证明暨荣军卡网上申办管理系统”,构建了服务于长岛籍现役及退役军人的全流程、闭环式服务生态。

问:2025年大数据方面的工作有哪些亮点特色?

区大数据服务中心网络技术科科长任福衡:

一是抓好信息化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长岛民生领域信息化项目建设,6月份完成项目终验,项目整体转入正式运行。二是抓好新包装项目推进成功将乡镇点位前端感知系统建设纳入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期),争取年度政府专项债资金7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方案制定和评审,拟年底前完成项目招标工作。

问:近年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请问大数据服务中心在信息网络安全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区大数据服务中心信息数据科科长宋明新:

我中心坚决扛起网络安全主体责任,重点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筑牢电子政务外网安全防线。每月定期对全区各部门接入的3000多台在线终端进行扫描检测,并发布网络安全专报,目前累计已发布25期。今年以来,通过巡检发现安全漏洞1770个,识别高危风险设备681台,成功拦截来自外部的网络攻击1137次,指导相关部门完成漏洞整改156次,有效形成安全闭环管理。第二,严把政务项目安全准入关口。严格依据《烟台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对所有区内政务信息化项目进行网络安全前置审核。目前,已完成全区6个新建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安全审核。第三,系统推进信息系统等保测评。自2022年起,已陆续完成24个自建系统的二级等保测评和8个重要系统的三级等保测评,全面增强了全区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问:国家“十五五”规划即将进入编制阶段,请问大数据服务中心在未来五年间,有哪些工作打算?

区大数据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长伟:

“十五五”期间,中心的核心任务是构建“长岛全域数字底座”,以此全面赋能海岛的高质量发展与治理现代化。

重点推进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倾力打造“一个智慧中枢”。其核心是实现全区政务、海洋、生态等各类数据资源的全面汇聚、融合与治理。我们将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集数据中台与数字孪生平台于一体的城市运行“中枢”,目标是彻底打破部门间“数据孤岛”现象,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岛”,让城市管理者能够基于全局、实时、鲜活的数据进行科学决策与精准调度。二是统筹布局“一张感知网络”。我们将围绕海域监管、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疏导、公共安全等关键领域,系统部署物联感知设备,编织一张空天地海一体化的“数字神经网”,实现对长岛的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全天候、立体化的精准监测与感知。三是全面丰富“一批智慧应用”。我们将大力推动“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在生态旅游、现代渔业、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出系列化的智慧场景解决方案,让数字技术切实服务于产业升级与社会治理。

编审:王巧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