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揽六金 看烟台市水上运动学校的冠军传承与创新之路

烟海e家 2025-11-21 07:31

  十五运会的比赛临近尾声,截至记者发稿时,来自烟台市水上运动学校培养输送的运动员们大放异彩,斩获六枚金牌,成为烟台乃至山东军团当之无愧的王牌力量。

  回顾十五运,练俊杰包揽跳水男子个人全能和十米跳台双冠;张松虎、王婷婷等名将赛艇夺金;葛楚彤作为接力主力,首夺全运会金牌;李欣奕、陈梦翔等泳池新星闪耀……

  一份耀眼的成绩单,让人不禁追问:这所学校何以能持续产出高水平运动员?

  冠军底蕴

  荣耀传承的完美闭环

  烟台市水上运动学校素有“水上项目冠军摇篮”的美誉。这份荣耀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代代运动员用拼搏接续铸就的。

  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罗玉通夺冠,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练俊杰为山东摘得首金,再到葛楚彤赢得接力铜牌,学校的奥运精神薪火相传。特别是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该校培养的运动员实现了亚运金牌“零的突破”,一举夺得4金,为此次全运会的爆发埋下伏笔。

  荣耀背后,是深入血脉的冠军文化。在这里,冠军照片悬挂在训练馆的墙上,冠军故事口耳相传。这种环境无形中塑造了运动员的信念: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已实现职业生涯“大满贯”的练俊杰,在奥运夺冠后曾回到母校,与师弟师妹分享经验。这种“冠军引领—后辈接力”的良性循环,让荣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可触摸、可追随的榜样。

  科学赋能

  精准选材的“人性”管理

  冠军的诞生,始于科学的选材与培养体系。学校构建了“基层筛选—兴趣引导—潜力培育”的三级选材模式,将选材触角延伸至幼儿园和中小学,在保证广度的同时,更注重综合考量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运动天赋和意志品质。

  奥运铜牌得主葛楚彤的成长轨迹极具代表性。幼儿园大班时,被教练在基层选材中发掘,其初衷只是为了增强体质。学校为她制定了“晨训+学业兼顾”的个性化方案:每天早晨6点训练一小时,确保文化课不受影响。

  训练中,教练采用趣味化的方式,始终将保护兴趣放在首位。即便在暴雪天气,葛楚彤也坚持训练,这种毅力的养成离不开学校“润物无声”的引导式培养。

  “我们选材不只挑身体条件,更看重孩子的潜力和毅力,”学校教练表示,“通过低强度启蒙和个性化适配,我们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高效输送

  无缝衔接的培养链条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选苗—育苗—成苗”全链条的无缝衔接。学校建立了与省队、国家队的常态化对接机制,确保优秀运动员能够顺利向上输送。

  练俊杰的成长是这一体系的缩影。从学校起步时,教练就注重其基础能力与意志品质的双重培养,针对其技术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省内赛事积累经验后,他逐步被输送至省队、国家队。

  即便因肩伤阔别赛场近一年,学校仍持续关注其状态调整过程。最终,练俊杰突破自我,成为少数能兼顾跳台与跳板项目的运动员。

  仅2024年度至2025年度,学校就向上级训练组织成功输送运动员达10人,输送率位居全省前列。输送的这些选手在更高平台上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形成了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面对2026年省运会,学校已明确“续写辉煌、再创佳绩”的目标。在这所冠军摇篮里,下一批体育之星正蓄势待发,准备为烟台体育续写新的荣光。

  记者 刘晋 粤港澳大湾区 摄影报道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