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区“千企万户大走访”收集有效融资需求超1600笔

烟海e家 2025-11-18 06:53

  “从提交材料到拿到300万元贷款,只用了5天,这笔钱真是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近日,福山区某建筑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看着到账的贷款,难掩激动。这家2023年成立的初创企业,正苦于扩大生产无门,却在福山区“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收获了金融机构的精准帮扶。

  截至10月底,福山区累计收集有效融资需求超1600笔,900余家企业获贷,用实打实的金融支持,助力企业爬坡过坎、加速发展。

  科技赋能

  初创企业5天获得贷款支持

  “初创企业没多少固定资产,想贷款真不容易。”回忆起此前的融资经历,某建筑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

  作为一家专注于挖掘机配套作业装置研发产销的民营制造企业,公司成立时间较短,虽有技术实力却因资金瓶颈难以扩大生产。

  “天无绝人之路”,转机出现了。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福山区成立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组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综合考虑区内16家金融机构的机制建设、网点设立、业务服务能力等因素,科学划定其走访区域,推行镇街和金融机构“1+1”组团式走访。光大银行福山支行在走访中了解到该企业的困境后,打破传统信贷评估“重资产、轻潜力”的模式,依托总行自主研发的分析模型,在获得企业授权后,融合大数据与AI技术,联动税务、征信等系统,精准抓取企业纳税记录、信用状况和经营流水等关键信息。

  经过科学评估信用风险、测算授信额度,仅用5天时间,就将300万元贷款顺利发放,为企业研发生产注入了“强心剂”。

  模式升级

  批量授信破解集群融资难题

  “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一边如火如荼地开展走访,一边扎扎实实地交流会商,形成“金融机构提难点、发改统筹抓协同、镇街部门相配合”的良好局面。针对走访中发现的疑难杂症,各单位充分讨论研究解决方案。比如,在福山区的产业园区里,聚集着大量业务同质、类型相似的小微企业,轻资产、缺抵押是它们共同的融资“拦路虎”。针对这一特点,经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多轮的研究讨论后,金融机构推出了“批量授信”服务,让金融资源精准下沉。

  烟台农商银行福山支行在走访中发现,园区存在多家同质同类同业的小微企业,便跳出“单户审批”的传统思路,依托“家庭亲情贷”“经营性保证类贷款”等特色产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集中摸排、统一评估。目前,已成功为两家园区企业分别发放300万元、324万元贷款,用批量服务让更多小微企业享受到金融红利。

  针对集团型客户的协同融资需求,中国建设银行福山支行则打出“政策+效率”组合拳。对纳入集团统一授信管理的成员企业推介“善营贷”,借助政策红利简化审批流程,采用“线上授信+线下签约”的模式,依托企业信息建档模型快速核定额度,从材料收集、系统审批到放款仅用5天,以高效服务赢得了企业认可。通过此模式,该行成功为某集团内的3家成员企业发放2400万元贷款,助力企业稳健运营。

  服务下沉

  金融甘霖滋养特色农业发展

  产业走到哪儿,金融服务就跟到哪儿。

  依托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针对福山区的特色产业和走访中发现的问题,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思路,量身定制了适合福山区发展的产业类金融产品,为农业腾飞插上了翅膀。

  中国农业银行福山支行着力打造大樱桃种植产业集群项目服务方案,将种植经验、种植面积、固定住所或经营场所作为核心条件,提供抵押、担保、信用三类灵活融资方式,将贷款有效期延长至3年,完美匹配了大樱桃种植从育苗、管护到采摘、销售的全周期资金需求。产品上市初期便成功放贷48万元,为特色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步,福山区将持续深化部门协同,完善融资协调机制,创新金融服务举措,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到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李小洁 朱玮玮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