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新增就业13万人 投用学校16所

烟海e家 2025-11-17 08:42

“十四五”期间,举办各类招聘会600余场,服务企业3.34万家次;新引进教师1466人,硕士学历占比53%,“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占比近1/4;建成7家城市书房、52个图书流通服务点……11月12日,烟台黄渤海新区召开“回望‘十四五’·奋楫启新程”主题新闻发布会。

记者在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该区在促进就业创业,推进文旅、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精准发力,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络”,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感。

打出就业“组合拳”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十四五”期间,该区举办各类招聘会600余场,服务企业3.34万家次,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牢牢守住了民生底线。

针对困难群体,该区五年来共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474个,发放岗位补贴1.37亿元,帮助4.67万名失业人员再就业。黄渤海新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荣坤介绍,“十四五”期间,新区零工市场累计服务达20万人次,助力3万人达成就业意向。2025年,黄渤海新区成功入选省级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单位。

青年是城市的未来。“十四五”期间,该区以“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意广纳英才,累计发放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4.87亿余元,惠及青年人才超2.8万人。

创业是更高质量的就业。“十四五”期间,该区发放创业补贴5300余万元,创业担保贷款6.6亿元,为创业者提供“从0到1”的全流程服务,还积极培育亚东柒号文创街区、万达金街等6处特色创业街区,其中两家入选市级试点。

文旅融合迈向纵深

兑付960余万元扶持资金

从金沙滩的网红打卡点到渔灯节的民俗狂欢,从时光塔音乐雅集的优雅旋律到一众明星演唱会的激情澎湃,“十四五”期间,该区文旅IP频频“出圈”,点亮了群众的多彩生活。

在文化惠民领域,该区先后建成7家城市书房、52个图书流通服务点,创新建立“书香联盟”与“一张书桌计划”,年均开展流动服务60余次、全民阅读活动500余场,公共文化服务能级显著提升。

深耕“渔灯节”“三月三”山会等群众文化品牌,年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千余场次、公益培训600余期次、戏曲进乡村百余场次,惠及群众130万人次。创新打造“时光塔音乐雅集”项目,先后荣获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和全国“文旅融合IP类创新案例”。

“我们精心培育了城市生活季、‘冬游业达、乐享新区’贺年会等10余个特色活动IP,形成了‘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文旅盛宴。”黄渤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海武介绍,通过打造网红景点、引入央视知名节目等,极大提升了区域文旅知名度,让新区文旅元素走向全国。

该区累计兑付960余万元文旅扶持资金,精准赋能24个重点文旅项目加速成长,一大批文化旅游项目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烟台金沙滩旅游度假区成功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新区乃至全市文旅发展的“金字招牌”。

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领域,创新成立的工业旅游联盟,进一步稳固了新区工业旅游全省领先地位;十大国际品牌酒店相继落户,让新区成为高端酒店产业高地;而随着八角湾会展中心的投用,刘若英、任贤齐、郭德纲等一大批一线艺人演出让新区的演艺经济强势突破。

办人民满意教育

新增学位2.88万个

教育是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十四五”期间,该区共建成投用学校16所、新增学位2.88万个,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就近入学”的需求。

以高素质教师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该区新引进教师1466人,硕士学历占比53%,“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占比近1/4,新增市级以上教育领军人才92人,总量达到261人。

黄渤海新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斌介绍,“十四五”期间,新区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各学段教育成果显著。学前教育领域,累计开办公办园27处,普惠率达到95%以上,并成功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阶段,10所学校获评全市中小学“十佳德育品牌”,建成10个省、市级教研基地,数量全市第一。

体育赛事牵引,运动活力浸润百姓生活。连续开展5届金沙滩国际文化运动节,承办全国击剑冠军赛分站赛、山东省沙滩手球锦标赛等国家和省市级赛事70多场,全民健身活动160多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已成为新区常态,营造了“人人参与、全民健康”的良好氛围。

记者 刘洁 通讯员 赛家豪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