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获的季节走进巫山,我们时常被这样的情景感动——
站在自家的40亩梨园里,袁都村村民翁连申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容压不住:“一棵树上的梨卖了500块!”
两坪乡仙桥村村民许国春捧着烟薯25,笑得灿烂:“种了50亩烟薯,今年能卖20万元左右。”
重庆巫峡粉丝有限公司车间工人董泽蓉的笑充满踏实感:“一个月4000多元,还能照顾孩子,没有比这更好的工作了……”
一树梨,点燃了一个家庭的希望;一垄薯,甜透了一方百姓的心窝;一份工,安抚了无数母亲的牵挂。
那些动人的笑容,拼凑出烟台与巫山东西部协作的动人画卷。这场跨越千里的“山海之恋”,正让巫山百姓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起来。

充满希望的田野
站在袁都村连片的梨园里,很难想象六年前的景象。那时,翁连申和乡亲们一样,地里刨食,靠的是玉米、土豆、红苕这“三大坨”。“看天吃饭,辛苦一年,口袋瘪瘪。”回忆往昔,他不住摇头。
转机,源自2019年。金坪乡迎来了烟台的农业专家。他们踏遍山野,分析海拔、气候、土壤,最终,山东的“秋月梨”被引进了大山。
随梨苗一同到来的,还有山东种植专家高飞虎。白天,他蹲在地里,手把手教村民剪枝、施肥;夜晚,他在灯下将厚厚的技术手册,翻译成带着泥土气息的方言版《秋月梨管护指南》。科技的种子,就这样伴着乡音,扎进了巫山的土地。

希望,在三年后挂果成熟。翁连申至今记得算账时的激动:“这棵树,第三年挂果,产量60斤,市价8块一斤,一棵树就卖了将近500块!”他伸出五根粗糙的手指,笑得开怀。
昔日袁都村零散的薄田,如今已是850亩连绵的果园。那个曾经的“空壳村”,已蝶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一颗来自渤海的梨,成了点燃峡江深处乡村振兴的“火种”。
金秋,也是“烟薯25”收获的季节。这个从烟台农科院远道而来的甘薯新品种,以其独特的蜜甜软糯,在巫山的土地上找到了新家。

“今年是我第三年种了,50亩地,能挖20万斤,预计收入20万元左右!”两坪乡仙桥村的许国春边挖薯边笑,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丰收的土地上。这红薯,水分多、糖分大,是烤薯的绝佳食材,还能加工成薯干、冰冰薯,市场前景广阔。
2021年,依托烟台帮扶,“烟薯25”在巫山试种成功。来自东海的品种,与巫山的山水气候深度融合,结出了让当地人惊叹的硕果。昔日不起眼的黄土坡,如今成了刨出“金疙瘩”的宝地。东西协作,让一根小小的红薯,串起了一条从田间到餐桌、从巫山到全国的甜蜜产业链。
安放梦想的车间
沿着蜿蜒山路下行来到巫山县中心城区,重庆巫峡粉丝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里,数十位工人忙碌着。53岁的董泽蓉站在自动化生产线前,动作熟练地将粉丝打包、装箱。

“以前自己做点小生意,很忙,收入还不稳定,照顾不了孩子。”提及往事,董泽蓉眼眶微红,那是许多母亲心底的痛。
变化,始于烟台三嘉粉丝有限公司5000万元的投资落地。这家东西部协作重点产业项目,引进了国际先进生产线,年产粉丝7000吨,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
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近在咫尺的就业机会。“现在好了,走路就能上班,时间自由,根据工作量发工资,情况好一年能挣六七万,孩子就在旁边上中学,一点都不耽误照顾她。”董泽蓉的脸上,如今洋溢的是安稳与满足。这份工作,让她找回了母亲的角色,守护住了家的温暖。
董泽蓉的幸福不是孤例,“我们家好多亲戚都在这个厂子里工作。”她笑着说。

为了筑牢这份“温暖”,烟台三嘉粉丝有限公司不断向巫山项目输送人才和技术。巫峡粉丝有限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创造4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数千薯农增收。
东西协作,让越来越多的母亲得以归来,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得以团圆。
期待更多的笑容
山海情深,需有长效机制方能细水长流,根深叶茂。在巫山(烟台)乡村振兴学院的教室里,来自鲁东大学的教授正在为几十位村民授课,黑板上写满了现代农业知识。
这所由巫山、烟台、鲁东大学三方共建的学院,正是为乡村振兴量身打造的“人才摇篮”。

烟台不仅送来项目和产业,更送来智慧和人才。双方共建山东烟台巫山产业园,烟台市投入2000余万元帮扶资金,对烟台(巫山)产业园区老旧基础设施和配套污水处理设施提档升级。投入480余万元支持建设2500平方米的烟台·巫山“双创”中心,为巫山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搭建综合服务平台。近年来,先后有三嘉粉丝、烟台葛悠农业、烟台程果农业等9家企业落户巫山,常年带动脱贫户就业近200余人。
烟台市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根据巫山产业发展定位,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组织烟台市农科院、鲁东大学、烟台毓璜顶医院等科研院所专家力量在巫山创建双创中心烟台(巫山)博士服务站,66名博士开展科技服务,为巫山引进近40个蔬菜、果树新品种以及10余项农业、医疗新技术。精选25名高精专人才,组建脆李、柑橘等3个专家大院,集中攻坚产业技术、科研难题。

从“输血”到“造血”,从产业导入到人才培养,烟台与巫山正在构建一种更深层次、更可持续的协作关系。
甜蜜还在延续。
翁连申计划着明年扩大秋月梨的种植规模;许国春想着再引进一些红薯新品种;董泽蓉和工友们在生产线上忙碌,订单越来越多,收入也水涨船高……
从一棵梨树到一片果园,从一根红薯到一个产业,从一份工作到一种生活,烟台与巫山的协作篇章,由无数普通人的奋斗与幸福共同写就。这场跨越千里的“山海之恋”,已在这片土地上,催生出最甜美的果实。
烟台与巫山的故事,还在继续……
记者 杨春娜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