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革命文献线上展|《胶东画报》第七期

烟海e家 2025-11-07 15:11

《胶东画报》第七期 胶东画报社编印 胶东战时邮局 胶东新华书店发行 1945年4月

《胶东画报》是在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建议下,1944年5月,八路军胶东军区政治部在牟平埠西头村成立胶东画报社,创办《胶东画报》。胶东画报社虽然人员少,但却担负着《胶东画报》《战士朋友》《山东画报——胶东渤海分版》三种画报的编辑出版和制作宣传品的任务。

胶东画报社建社之始,就高举为抗战服务的大旗,《胶东画报》第一期创刊词中发出“必须成为对敌斗争的锐利武器”的铮铮誓言。因此,胶东画报社自始至终力求紧密配合我党我军的中心任务,反映军事、政治斗争形势,包括打击日寇、消灭国民党军以及解放区民主、经济建设和支前劳军运动等等,特别是对一些重大事件,还编辑出版专刊、增刊,集中宣传报道。同时,胶东画报社编辑出版的几种刊物,又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在内容、形式上均有所侧重和区别。

第一期《胶东画报》于1944年6月正式创刊,16开本、双月刊,每期24面至44面不等,面向胶东广大军民。该画报每期专发军区领导撰写的一篇政治性文章,刊载文学通讯、科学知识小品、军事常识等。《胶东画报》刊载摄影作品是从第二期开始的,每期少则三、四幅,多则十几幅。经常用英雄人物的摄

影肖像作封面,是《胶东画报》的一大特点。在前七期中,就有四期用封面刊载了战斗英雄任常伦、劳动英雄张富贵等的摄影肖像。《胶东画报》前七期共载摄影作品44幅,除一幅注明是潘沼所摄外,其余均无作者姓名。《胶东画报》自第八期开始,改为4开单张地方版的石印美术画报,以后又继续出版了二十余期便停刊。

胶东画报社编辑出版以《胶东画报》为首的各种摄影刊物,在山东解放区特别在胶东、渤海两区拥有众多读者,影响很大。以劳动英雄张富贵摄影肖像作封面的第七期《胶东画报》送到张富贵的家乡后,给当地群众以极大鼓舞,到处有着“劳动致富光荣,懒汉二流子可耻”的口号,对正在掀起的大生产运动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顾棣、方伟著:《中国解放区摄影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3-255页)

《胶东画报》第七期封面铜版照片——胶东劳动英雄张富贵,作者孔东平(孔迈)。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6月,19岁的孔迈与几个同学与父母不辞而别,怀着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跋山涉水、跨越险境,回到祖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途径香港时,孔迈在一张照片的背面写上了自己回国抗战的誓言——妈妈,把我献给祖国吧!把自己献给祖国,是孔迈和无数革命青年在全民族抗战时期的誓言。孔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胶东青年》第六期 胶东青年社主编 胶东文协编辑 胶东联合社出版 胶东战时邮局发行 1943年8月

《胶东青年》第六期封面剪纸《武装起来》,作者王国汉。表现胶东青年民兵苦练杀敌本领,以革命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源远流长的胶东民间剪纸,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胶东剪纸在民族救亡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对敌斗争的武器。

《胶东青年》的创办,对组织发动群众抗战到底、夺取抗战最后胜利有重要意义。人民报刊人民办,办人民的报刊,为胶东解放区军民提供精神食粮,是胶东解放区各新闻出版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胶东解放区通过报刊把党和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报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百万民众的心中。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