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革命文献线上展|《大众歌曲集》

烟海e家 2025-11-05 15:14

《大众歌曲集》第一集 胶东联合出版社出版

在众多的文艺形式中,群众性最强、反映生活最及时、活动形式最简便、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就是歌咏活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开始武力侵略,此时的《义勇军进行曲》呼喊着祖国的人民,“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歌唱出四万万中华儿女一致的要求:“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其雄壮激昂的旋律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符号。全民族抗战爆发,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曲响起的时候,其铿锵歌词就产生催人奋进的磅礴伟力。

1942年前胶东基本上没有正式出版、发行过铅印和石印的歌曲集,《大众歌曲集》第一集是胶东最早正式出版的音乐书籍。此书“编者声明”中指出:“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引起大家学习音乐的兴趣,把胶东音乐运动掀起个更大的波浪来!”“中国新音乐可以说从头就带有民族解放的色彩,因为在近百年来,中国一直是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民族解放的要求自然很容易反映在音乐上。”“有名的《打倒列强歌》最足以反映出一九二五年——二七年群众的反帝反封建(主要是反帝)情绪。这首歌上: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这一首文句简单但是意义复杂的歌,以外国儿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当时唯一流行的歌曲。”

《大众歌曲集》第三集 胶东文协编辑出版1943年11月

《大众歌曲集》第三集汇集了49首歌曲,按目录分为:工人歌、农民歌、军人歌、青年歌、妇女歌、儿童歌、其他等。田少伯词曲《歌颂中国共产党》,陈志昂词曲《迎接一九四四年》,马少波词、海潮曲《天快明了》,左平词《收秋粮》,刘贤词曲《别学老宋》,陌阡词曲《鸡鸣曲》《整风歌》,左平词、陈志昂曲《骑兵进行曲》。这8首歌被收录在《胶东解放区歌曲集》。

胶东文协编辑部在前面的话中指出:“这第三集却是以土产着重;因为这样便可以把胶东当地的若干作者的作品凑在一起来发表。”“在过去胶东的音乐运动缺乏民主集中的推动;在音乐教育方面缺乏理论指导;在音乐作品方面缺乏本地的情感;至于作者和群众又没能够交互影响。”“今后我们要注意这些缺陷,弥补这些缺陷。”

白彦作词、刘恩凯作曲的《青年之歌》歌词:

“哎,青年们!我们生长在大时代,斗争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我们始终热情勇敢,也将永远坚定勤奋;哪怕那山高路远艰险重重;哪怕那云雾弥漫黑夜朦胧;青年队伍里没有退缩的孬种。青年同志啊!今天任务繁重,努力学习,面向工农,练成钢铁般的战士,向敌人反攻,向敌人反攻。”

由马少波作词,海潮(袁先)作曲的《天快明了》作于1943年春一次雨夜行军中。歌词是:

鸡在啼叫,天快明了,蛙在喧闹,雨快睛了。前面隐约地狗在咬,人在嘈,灯光在闪烁。快到达目的地了,天快明了,雨快晴了,目的地快到达了。但是,看吧!风更急,雨更大,天更黑,路更滑,人更困乏。哎!前面不远了,为什么要睡下,眼看就来到,为什么不走了,走啊!走啊!走啊!我们千万人一条心,脚步踏稳紧紧跟。看吧!看吧!我们昂着头,瞪着眼,咬紧牙关握紧拳!看吧!看吧!我们冲破黑暗,我们冒着风暴,走啊!走啊!我们的希望在燃烧。天快明了,雨快晴了,目的地快达到了。

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歌声是团结人民的强大工具,唱一首好的歌曲就是上一堂生动的政治课。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为胶东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巨大的创作源泉。这本歌曲集里的歌曲,是以胶东根据地工农兵为基本对象创作的,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反映胶东子弟兵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能够引起民众的共鸣,便于广泛的流传。通过传唱这些革命歌曲,活跃了官兵生活,配合了各项任务的完成,大大鼓舞了士气,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密切了老百姓和人民子弟兵的相互依存的血肉联系。胶东人民开放、多元、包容、奔放、进取、倔强的文化性格造就了胶东文艺的多彩风貌和持久旺盛的生命力。1942年,陈志昂听到孩子剧团一位小演员王慧唱的《杨基歌》,问得自何处,说参军前在蓬莱听盲艺人用三弦弹奏的。卖唱的盲艺人可以信手弹奏美国通俗歌曲,当时在其他地区是不可思议的。

《新三字经》 民兵冬整教材之一 胶东武委会印

这本冬整教材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可以朗读,共分六节:在第三节中,有一段关于胶东抗战的描述:“胶东区,打文登,八路军,立大功,荣成的,汉奸兵,五六百,也反正,八路军,节节胜,威名震,全山东。”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