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作为我国北方海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建设国际零碳岛承载着探索海岛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使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战略部署,2021年6月,烟台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打造长岛国际零碳岛。2023年3月,烟台市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的建议,引发业界和全国媒体的关注。2023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COP28),烟台市对“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作了重点推介,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24年2月,烟台市委、市政府印发《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2024年11月,“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COP29)中国角成功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提出建设绿色之岛、美丽之岛、安全之岛、幸福之岛。

岸线修复△

海藻床、海藻场碳汇△

千猛主力军:日本松雀鹰△

为低碳生活注入“光动力”△
近年来,长岛坚持多领域协同发力,在治山增绿、护海净滩、修岸提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林木绿化率提升至60%,候鸟种类增至377种,放流鱼类苗种3000多万单位;修复岸线89公里,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从38%跃升至87.7%;修复海草床和海藻场面积21公顷,植树造林和退化林改造1万多亩,绿化面积69万平方米。推出4条“碳寻长岛·四季有你”零碳旅游线路和2条零碳海岛研学亲海体验游线路。创新开展了中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山东省首笔“海洋牧场物联网贷”,开发了长岛综试区庙岛西部海草床碳普惠项目,为发展蓝碳金融提供了“长岛案例”。

海水淡化设备△

供暖设备改造△

垃圾分类△

新能源旅游大巴△

鲜花庭院△

鲜花海岛△
坚持生态惠民,建设品质宜居海岛家园。海水淡化方面,整合保留海水淡化站16处,海水淡化设计供水能力8715吨/日;集中供暖方面,在城区新建22个空气源供热站,在渔村完成3884户“分散式空气源热泵+暖气片水系统”改造,城区、渔村供暖煤改电比例分别达到100%、90%;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置方面,建有1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置基地、5座垃圾压缩站、8座厨余垃圾处理站,配备76套智能垃圾箱和72辆分类转运车辆,成功构建起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完整运行体系;绿色交通方面,积极推行岛外车辆“禁进”、岛内车辆“控牌”政策,累计建成充电桩约180个,全岛51辆旅游大巴车、28辆旅游包车、18辆公交车已全部实现新能源化,投入使用新能源小微型租赁客车达134辆,出租车新能源替代137辆;推进“鲜花海岛”创建,将培育基础绿植与摆放特色花箱、设计植物雕塑、建设鲜花长廊、争创鲜花庭院等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城乡“颜值”。

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居民的参与和支持。让我们携手同行,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做好垃圾分类、选择绿色出行等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守护好长岛的绿水青山,共建共享更加美丽、宜居、幸福的绿色家园!
编审:王巧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