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梨乡莱阳,有一位与玉石朝夕相伴的匠人,他叫宫健。今年52岁的他是莱阳市美术协会理事,还是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玉石雕刻师。他常自谦为“一块石头的搬运工”,凭借一双巧手,将冰冷坚硬的玉石雕琢成有温度、有灵魂的艺术作品。他作为莱阳市菜哥公益联盟的副队长,以一颗真挚的公益之心,为家乡的发展默默奉献,传递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宫健的玉雕之路,源于自幼对美术的痴迷以及对家乡资源的深深眷恋。多年前,莱阳发现黄龙玉资源,这一发现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火花——将热爱的美术与家乡特色玉石相结合,成为他艺术生涯的转折点。为了精进技艺,宫健踏上了求师学艺之路。线上,他主动寻访玉雕领域的名师,虚心请教雕刻技法;线下,他不辞辛劳奔赴各地,登门观摩学习,把每一次交流都视为技艺与心性的淬炼。他将所见所学内化于心,融入每一刀、每一笔的雕刻实践中。
他的创作灵感源自生活日常,田间地头的玉米、油豆,憨态可掬的乌龟、水牛,寓意吉祥的金蟾,乃至叶间鸣唱的蝉、缓缓爬行的蜗牛……这些常见的形象,都能在他的刻刀下被赋予“灵魂”。宫健在雕刻前从不拘泥于固定图稿,而是先静心与玉石“对话”,细细品味每块玉料的纹理走向、色泽层次与天然形态,再随形就势、因材施刀,逐渐形成了“随形赋意、融情于玉”的独特风格。对待作品,他怀有近乎严苛的敬畏之心,力求每一处细微的线条都完整流畅。“玉石不可再生。”宫健说,“每一件作品都必须对得起这块料,更要对得起自己的初心。”
除了匠心独运外,宫健的公益善举也同样为人称道。作为莱阳市菜哥公益联盟的副队长,他常年参加公益活动,始终思考如何用手艺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多年来,他多次捐出自己精心雕琢的玉雕作品参与义拍,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帮扶困难群体、支持家乡公益事业。他的善行不仅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也感染和带动了更多人关注并投身公益事业。

如今,宫健的玉雕作品不仅是艺术表达的载体,更成为推广莱阳黄龙玉的生动“名片”。在每一次创作与展示中,他都不忘向外界介绍家乡黄龙玉的独特魅力,以及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为家乡的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注入了自己的力量。
从自嘲的“石头搬运工”,到执着追求的玉雕匠人,再到热心公益的践行者,宫健在方寸玉石上雕琢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也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匠心”、何为社会“担当”。他说未来愿与玉石为伴,在传承与创新玉雕技艺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继续为家乡建设与公益事业贡献力量,以刀锋写意,以善行暖心。
记者 纪殿国
通讯员 刘春妍 李建阳 王瑞亭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