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10月24日讯(记者 武峻平 摄影报道)今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新闻发布会医保局专场。烟台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廖伟健详细介绍,“十四五”期间,烟台深化医疗保障改革,推动全市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均达预期,改革任务全面落地见效。
烟台先后出台深化医保制度改革、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职工医保省级统筹等系列政策,每年通过市委深改委、市政府常务会部署医改工作,DRG医保支付、医保个人账户记账改革、居民长期护理保险等标志性改革接续实施,“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在参保保障上,优化缴费政策、健全长效机制,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十三五”末的550元/人提高至700元/人,筹资结构更趋合理;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314万人,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稳步推进;普惠型定制商业医疗保险“烟台市民健康保”累计参保316.7万人,全民医保网络持续巩固。
基本医保待遇实现稳步提高:建立职工普通门诊制度,年享受待遇超135万人,报销费用超10.5亿元,补齐门诊保障短板;职工医保门诊共济范围从家庭成员扩展至近亲属,居民普通门诊报销比例、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较“十三五”末分别提高15个、25个百分点;门诊慢特病制度更规范,谈判药品保障种类达87种(较“十三五”末增70种),5年累计报销各类门诊费用111.1亿元。住院待遇优化方面,职工医保取消三次及以上住院起付线,中医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下调20个百分点,5年累计报销住院医保费用398.7亿元。此外,大病保险最高报销比例保持75%、最高支付限额40万元,5年支付14亿元;医疗救助精准覆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群体,5年支付救助资金5.3亿元;生育保障加力,11项人工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新生儿“落地参保”更便捷,5年报销生育待遇21.6亿元。高价药也通过谈判降价进入医保,如过去70万元一支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如今普通群众可负担。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深化,统筹实施住院DRG、门诊APG、中医DRG付费改革,推动基金支付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从按项目付费转向按病种付费,较“十三五”末,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1.2天、次均住院费用下降20.4%、个人负担同比减少1101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更合理、服务效率更高。药品耗材集采降费成效显著,5年累计落地集采药品20批890种(较“十三五”末增778种),平均降价超50%;集采高值医用耗材22批40类,平均降价超70%,如今年落地的人工耳蜗均价从18.6万元降至5.9万元,惠及更多听障患者;同时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1399家零售药店、1388家村卫生室、62家民营医疗机构均可购买,让改革红利便捷直达群众。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同步推进,新增185项、优化1735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减少医疗费用支出7亿元,并出台12条措施支持医药企业创新。
烟台建成1700家医保服务站,经办大厅推行“综合柜员制”,门诊慢病“医院办”、医保缴费“全网办”、退休补缴“微信办”成为常态。信息化支撑持续加强,全省首家建成独立医保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体系,82家二级及以上定点医院实现“医保码”全流程应用,625万人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开展“医保可信支付”试点,省内率先上线“医保地图”和“便民找药”小程序。异地就医服务提质扩容,省内率先实现生育费用直接结算、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免申直赔,10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跨省联网结算医疗机构达308家(较“十三五”末增30家,实现镇街全覆盖),参保人员年异地报销额达19.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13.7亿元)。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