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铺就烟台育人改革的斑斓画卷

烟海e家 2025-10-23 07:58

  10月22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介绍烟台市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活教育发展新动能方面的工作及成就。

  推进育人方式深层变革

  会上,烟台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郝慎强着眼以德铸魂、以智固基、以体强身、以美润心和以劳励志等5个方面,介绍了今年以来烟台聚焦“五育并举”,实现育人方式深层次变革的工作进程。

  烟台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所有区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实现100%全覆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依托7个共同体开展实践活动9场。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挂牌成立“1+14”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点。

  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认定科学教育特色学校100所;成功承办2025年全国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交流活动。

  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实施“双大课间”和“每天一节体育课”制度。新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1所,在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历史突破,游泳、田径获金牌榜、奖牌榜第一,游泳、武术获团体总分第一。成功承办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主题推进活动。

  加强学校美育品牌建设,开齐上好学校美育课程。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专项展示,4件作品入选全国展演,总成绩稳居全省第一梯队。

  遴选69所中小学试点劳动实践成果展评机制改革,确定第十一届烟台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场馆168处。

  科学类课程课时比重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烟台市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烟台正积极探索区域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范式。

  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林在会上介绍,当前科学教育已成为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石,烟台市通过强化政策引领、推进课程创新、促进社会协同这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相关工作。

  烟台制定出台了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组建市级专家委员会,实施“一校一科学副校长”机制,遴选了100所特色学校,支持13所小学建设“超级工匠实验室”,打造了15所“互联网+项目式学习”试点校。并紧密结合烟台的产业优势与资源特色,重点推进海洋科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一批特色项目。

  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将科学类课程的课时比重提升至总课时的9%。围绕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累计开发校本课程1200多门,同步配套建设了相应的实践资源和数字化素材。在课后服务方面,系统开发了590节市级优质课程资源,推动学校科技社团覆盖率达到95%,校均开设科学类兴趣小组约3个,每月参与学生达到15万人次。

  积极推动“社会大课堂”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效对接,联合全市107家科普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年度接待学生超过10万人次。实施“百场科技进校园”等系列科普活动,采取“学校点单、部门领单、基地接单”的服务模式,覆盖上百所学校。定期组织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大赛等10余项科技竞赛,年度参与学生超过20万人次。

  高校学科专业服务能级跃升

  着眼高等教育,会上介绍,烟台聚焦中心大局,服务能级实现系统性跃升。

  烟台大学成功获批博士授予单位,法学、数学、药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首次招生;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成功获批资源与环境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烟台职业学院成功立项国家第二期“双高计划”院校;烟台职业学院、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等3所院校入选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等8所院校入选省级“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

  对标“产教融合”,烟台围绕9大制造业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统筹高职院校优势专业群,新组建低空经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总数达到38个;探索制定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并开展实地监测;6所市属高职院校新设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石油化工技术等12个专业,高校专业与地方产业紧密度持续加深。

  校地合作更加紧密。持续加强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交流合作,进一步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板。

  开展体质健康提升行动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针对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政策文件。会上明确,烟台市始终把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作为核心任务来部署推进。

  从课程刚性管理、开展体质健康提升行动到创新推行“双大课间”和“每天一节体育课”等,烟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总督学王先统介绍,烟台市分别于2017年、2023年和2025年印发通知,明确体育课时刚性管理规定,保证体育课开齐开足;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连续四个周期制定《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方案》,从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健康教育、体育竞赛、条件保障等方面明确目标、抓实措施;并于2023年起,在海阳市和蓬莱区开展“双大课间”和“每天一节体育课”试点,成功探索出实现“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烟台路径。同年5月起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行“双大课间”和“每天一节体育课”制度。

  百所乡村小学配套午休座椅

  聚焦教学资源配置,会上从持续强化资源供给、塑强师资队伍和抓好教科研建设这三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具体作为。

  会上介绍,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3所,竣工投用12所。为全市100所乡村小学配备午休座椅3.6万套,有效解决学生午休“趴睡”问题;烟台推进省优质幼儿园评估认定,办好幼儿园托班,惠及2岁至3岁幼儿3300余人;扎实推进教育资助政策提标扩面,发放资助资金1.5亿元,惠及学生11万人;积极落实学前教育免保教费政策,惠及幼儿5.7万余人。招远市和开发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莱山区、蓬莱区、高新区被认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探索开展“跨县交流”,整市推进教师资源统筹配置。今年全市新招聘教师1500余名,交流轮岗教师2000余名。2名教师入选教育部“县中头雁教师岗位”。栖霞市实验中学教师费祯红作为全国唯一中小学教师代表出席教育部“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发布会。

  实施小学学科发展与质量提升行动、以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成立高中教研联盟等教研共同体,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力推进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的发展与质量提升。

  烟台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诗龙介绍,围绕整市推进教师资源统筹配置,烟台主要实施了“四个行动”:教师招聘提质行动、师资配置优化行动、优编强师行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学历提升行动。具体来看,烟台着眼未来5年到10年人口出生及生源结构,逐步提高新招聘教师初中、高中教师资格比例,2025年度新补充教师1584人,最大限度保障师资供给;持续深化“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使用,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从区市事业编制总量中单列,由市级统筹管理,保持存量、单独记账、专编专用。(记者 徐峰)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