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莱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在位于莱州南部沙河镇的国晟(莱州)异质结5GW双碳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第一条生产线已完成首片下线,技术人员正在紧张调试着第二条1.25GW组件生产线。异质结组件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40亿元,将成为莱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国晟生产线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包括全自动机器人,智能叠焊、智能层压、AI检测等,打造了全智能制造工厂。同时,国晟一级标准测试实验室满足多种检验,确保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具备行业领先水平。”山东元隆世安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戴兴正介绍。
当前,全球光伏产业竞争已进入“效率为王、成本决胜”的新阶段,异质结技术凭借高双面发电率、低温度系数,高弱光发电率、低衰减、高转化效率等优势,正成为行业升级的关键突破口。
“项目建成后,可以延伸光伏新材料产业链条,对吸引高水平光伏专业人才落户莱州、加快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戴兴正说。

在烟台储能中心(西部)1GW/2GWh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吊装“超级充电宝”。 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摄
莱州北部的朱桥镇同样热火朝天,69台巨型电池舱整齐排列,高高的避雷针耸立,穿梭其中的工程和技术人员正快马加鞭、全力推进。这里是总投资35亿元的烟台储能中心(西部)项目。
据介绍,目前项目土建施工、电气设备安装完成95%,首批100MW/210MWh项目基本收尾,将于12月底前建成并网,一期项目预计2027年底全部建成投用,建成后能够大幅缓解电网调峰压力,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1700万元。
时下“战鼓声”南北呼应的不仅是莱州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更是这座千年古邑全力冲刺“重返烟台第一方阵”的铿锵足音。莱州的产业布局,犹如一幅精心绘制的蓝图,涵盖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正稳步推进。
烟台市委、市政府也对莱州发展寄予厚望,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协调区域发展支持莱州市崛起的意见》,要求“加快重返烟台第一方阵”。当前,莱州市以“凝心聚力谋发展,再创莱州新辉煌”为奋斗目标,制定实施《振兴县域经济五年行动计划》,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实际,突出工业强市理念,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手抓”,重点谋划打造“一个千亿级、一个两百亿级、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在产业升级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新能源战场,莱州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广核600MW光伏电站的蓝色矩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华电1GW光储一体化项目在盐碱滩涂上“追光逐日”,总投资106亿元的烟台西部储能中心一期、国晟异质结电池及光伏组件、东方电缆高端海缆系统北方产业基地等10个新能源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成功争取省级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全力打造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目前,莱州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525万千瓦,占烟台总量的四分之一。随着国晟异质结电池等10个新项目的落地,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新赛道蹄疾步稳,老产业加速升级。走进山东黄金的智能化矿山,无人采矿设备正在千米井下精准作业。作为全国黄金储量第一的县级市,莱州已探明黄金储量超过3000吨,拥有山东黄金、瑞海矿业、汇金矿业3家大型黄金企业。
近年来,莱州市按照资源集约化、矿山绿色化、开采智能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矿山勘探开采、黄金冶炼、尾渣综合利用以及周边配套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发展,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汇金纱岭金矿、瑞海矿业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等总投资270亿元的9个黄金产业项目建设,2027年项目达产后年产黄金将实现翻番。
莱州市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化工新材料、石材、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向百亿级规模迈进。鸿承矿业从氰化尾渣中“炼”出硫酸锰新材料的循环经济模式,正推动企业向百亿级目标冲刺;在柞村镇的石材智慧产业园,5G+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将千年石雕技艺升级为“数字孪生”生产;鲁达梦工厂通过智能技术全面提升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制动盘生产的高自动化与智能化,极大推动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力。这种“老树新枝”的蜕变,在烟台最西部的千年古城持续上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莱州正以“重返烟台第一方阵”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