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革命文献线上展|《群众工作必读》

烟海e家 2025-10-20 14:55

《群众工作必读》工作指导丛书 大众日报社编印 胶东联合社翻印 1943年1月 经销者:各海分销处、各县派销处、各区派销处、胶东大众书店、各地大小书店、各机构团体合作社

《群众工作必读》选编《中共山东分局关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定》《山东省总工会为动员全省工人参加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给各级工会的指示》《群众工作的领导问题》《正确掌握群众运动的发展规律》《认识群众运动中的偏向纠正群众运动中的偏向》《工作当中的中心一环》《确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反对群众工作中的主观主义》,林浩关于《工作当中的中心一环》等。

胶东农救总会在此书前言指出:“自从领导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以来,我们胶东群众工作却有很大进步,这表现在从单纯的民族斗争而开始民族斗争与改善生活斗争的有机结合,从高高在上官化的领导机关,而深入领导群众斗争,开始与群众打成一片,因而群众已经开始自觉的运动起来,我们组织的威信空前提高。”“但我们还有许多缺点与错误,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没有完全彻底,群众还没有普遍的运动起来,干部的群众观念还不够正派,强迫命令代替包办还严重存在。并且偏重发动群众与领导斗争,而忽视了组织的整理与建设。”

《中共山东分局关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定》严肃指出:“山东全党上下,忽视与轻视群众工作,关心群众利益与改善群众生活不够”。“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主观上的错误,主观上忽视群众运动的结果。”“为了更广泛的动员与组织基本群众,纠正过去错误,克服脱离群众与孤立的危险,分局特郑重决定,以认真实现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发动群众运动,为建设山东根据地的第一位斗争任务。”

胶东区委书记林浩在《工作当中的中心一环》中指出:“根据当时当地的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我们的党,除了群众的利益以外,就没有党的利益。群众要求解决什么问题,党就勇敢地担当起解决这个问题的任务,就像现在我们所进行的减租减息与改善雇工待遇吧,是代表群众利益的。”“胶东是一个高利贷出名的地方,农民受到剥削很重,这一运动不能很好开展,就使许多农民群众受着高利贷的剥削,阻碍他们抗战热情的发挥。”

1939年11月1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中央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草案时,发言指出:党有很大的发展,党与群众有好的联系,但党内也有脱离群众的现象。许多共产党员不知道脱离群众是一种罪恶。这个决定必须阐明:一、党要进一步地依靠群众,当前克服投降危险更需要发动群众。二、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群众工作,要与国民党左派人士联合,要有步骤并要有长期深远的计划。要以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判断党的工作好坏的主要条件。三、在八路军、新四军活动区域的群众工作,要实行减租减息减税,废除高利贷;群众团体要坚持照顾最大多数及发扬民主的原则;军队的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要帮助地方群众工作。四、群众工作是克服投降危险的决定性条件,同时是巩固党的重要条件,经过群众斗争锻炼的党才是巩固的。(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毛泽东年谱》2(1937.07-1945.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144-145页)

《群众工作》 中共山东分局第三区党委宣传部编印1943年6月

胶东区委宣传部在印发《群众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区党委确定下半年中心工作是开展群众运动,通过群众运动的开展,进行改造支部、整理村政、村会,加强民兵工作与文化运动,求得全面工作的发展与巩固。”

《群众工作》选编《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张闻天《略谈党与非党群众的关系》《更多的关心群众的切身问题》,刘少奇《论组织民众几个基本原则》,陈云《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的工作中心》《华北青年工作中的几个问题》,李富春《八路军作战区的群众工作》,李雪峰《根据地建设与群众工作》,冯文彬《青年运动中的几个问题》《坚持青年工作的岗位》以及《中央青委关于开展国民教育工作的决定》,解放日报社论《反对群众工作中的主观主义》等文章。

1943年2月24日,毛泽东审阅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稿,在改写的一段话中,强调妇女工作者要真正成为农村群众生产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就必须学得农村经济知识,了解妇女生产内容,许多女干部必须到合作社或公营经济机关去工作。“那些浮在上层,空闲无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毛泽东年谱》2(1937.07-1945.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429页)

1943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决定》指出,5年余以来,我们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与敌伪作艰苦的斗争,克服了无数的困难,获得了辉煌的成绩,主要是依靠着八路军新四军与广大的人民,而占人口半数的妇女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日益接近胜利而又日益艰苦的各抗日根据地,战斗、生产、教育是当前的三大任务,而广大的农村妇女能够和应该特别努力参加的就是生产,广大妇女的努力生产与壮丁上前线,同样是战斗的光荣的任务。而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多生产,多积蓄,妇女及其家庭的生活都过得好,这不仅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起重大的作用,而且依此物质条件,她们也就能逐渐挣脱封建的压迫了。这就是在整个群众工作中,对广大农村妇女的特殊利益的中心所在,也就是各抗日根据地妇女工作的新方向。”为实现上述的方针,各地妇女工作作风、方式、方法,须有彻底的转变。因此:(1)各地妇委妇救要以研究组织农村妇女个体与集体的生产为首要工作,深入村庄,教育帮助与解决农村妇女参加生产战线中的困难,农村妇女生产工作的好坏,是测量妇女工作的尺度。(2)农村妇女能纺织、能养蚕、能种地、能喂猪、能煮饭、能理家……应按照各地具体情形来作计划,要动员妇女实实在在参加到广大群众的生产中去。(3)根据妇女群众的需要进行组织,纠正过去有名无实的组织方式,以生产合作及各种生产方式(如纺织小组等)去组织她们,这些组织应该成为妇救或妇联的基本组织,而不是办一些有名无实的空团体、空机关。(4)尽量减少对农村妇女不必要的动员,减少开会,爱惜她们的人力物力,使她们有更大力量从事生产。(5)妨碍身体健康致影响生产的,如小脚及不注意卫生等,应当鼓励妇女改革之。(6)对于妇女文化的、政治的教育,应通过生产方式去进行,如提高生产技术,认识有关生产的文字,编制在生产时歌唱的小调等。(7)妇女干部要消除轻视经济、生产工作的错误观点。要做到此点,妇女工作者本身必须学得农村经济知识,了解妇女生产内容,才能真正成为农村群众生产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著:《中国共产党编年史》1943年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24年版,第57-58页)

1939年5月1日,《解放》第70期发表刘少奇撰写的《论组织民众的几个基本原则》一文。当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的掠夺、战争的消耗,再加上国民党政府财政经济措施的不当,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降低,迫切要求在生活上有所改善。国民党却强调抗战时期不能改善民生,拒绝工农群众改善生活待遇的要求。针对国民党的这种错误倾向,刘少奇将他上一年起草的《民众运动讲话大纲》整理成文,以《论组织民众的几个基本原则》为题发表。文章认为:“动员中国全民族四万万五千万人的力量成为统一的力量,是战胜强大日本帝国主义最基本的条件”。文章阐述了组织民众的3个基本原则:(1)要在民众的自动性上去组织民众。(2)要在民众的要求上去组织民众。(3)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去组织群众。”(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著:《中国共产党编年史》1939年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24年版,第131-132页)

1939年11月3日,陈云撰写《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一文,发表在1939年11月20日《共产党人》第2期。文章指出,要使抗战前进,问题的根本“在于开展群众工作”,“这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文章以华北工作为例,指出:(1)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群众工作千头万绪,最重要的是要“从维护群众自己的利益出发,从群众内部去发动群众斗争”。这样,乡村政权就会得到改造,群众团体就会得到健全,军队的扩大和物质保证就会有深厚来源,党的组织就会得到巩固,新党员新干部的经验就会逐渐丰富。(2)改善群众生活才能发动群众。贯彻改善民生的方针,实行减租减息的法令,都要依靠群众自己起来奋斗。“置群众的痛痒于不顾”而要开展群众运动是不可能的。(3)把解决群众切身问题列入地方党部的经常议事日程。支部关心和讨论群众切身问题,不仅不会妨碍完成上级分配的动员计划,相反会“顺水推舟”。共产党员要领导群众,必须首先向群众学习,“离开群众,世上是没有什么诸葛亮的”。(《陈云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2-169页)

《群众工作》参考材料之三 胶东东海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印 1941年3月20日

《群众工作》是张闻天撰写的《略谈党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一文。张闻天针对当时党在处理与非党群众关系存在的种种错误倾向,提出了党正确处理与群众关系的六个基本原则,至今仍对理解党群关系有指导意义。

1939年11月25日,《共产党人》第2期发表张闻天撰写的《略谈党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一文。文章分析了党与群众这对矛盾的丰富生动的各个侧面,结合对“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的批评,从理论上阐明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群关系的原则,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与方法。文章指出,“党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问题,是马列主义论党的学说的基本问题”。为正确处理这个问题,提出下列几个原则或一个基本原则的几个方面:(1)党是群众中的一部分,“必须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同群众生活在一起,处处依靠群众;同时它必须保持它的特性,不溶化于群众的大海中,而成为群众的政治领袖”。(2)党必须照顾群众现有的政治水平,“把这个政治水平当做出发点,以接近群众,而同时党必须提高这个政治水平到更高的阶段,以完成一定的革命任务”。(3)党必须满足群众今天切身的、局部的要求,取得群众的拥护与信任,而同时党必须使群众从这种切身的、局部的要求的满足中去为了远大的理想而奋斗。(4)党必须善于等待与帮助群众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来了解党的指示的正确,以便能够同群众一同前进。(5)党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去组织群众,参加到一切有群众的群众团体中去,而又经过这些团体去实现党的统一的领导。(6)党必须善于向群众学习,总结他们实践中的一切新的经验,以便能够更好地领导群众。“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克服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正确的解决党与群众的关系。这个问题,不是一次能够解决完的,它要在不断的斗争中去解决”。(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著:《中国共产党编年史》1939年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24年版,第307页)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