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挑大梁 非凡“十四五”|“件”证跨越山海的中国力量

烟海e家 2025-10-16 06:56

烟台融媒10月1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鸿云 通讯员 蔡子扬 李倩倩 韩云婷)近日,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满载2.96万吨出口工程车辆和建材的“韦立精神”轮缓缓驶离烟台港,这已是今年第68艘由烟台港发往非洲的件杂货班轮。

站在烟台港芝罘湾畔的海关查验平台上遥望,岸桥起起落落间,钢材、风电设备、工程机械等“中国制造”有序装船。“十四五”以来,烟台港件杂货发运踏浪出海,中非物流黄金大通道不断创下新纪录。五年前,烟台港件杂货业务尚处萌芽阶段,年吞吐量50万吨左右,航线零星覆盖非洲、东南亚等地。2021年以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基建需求迅猛增长,烟台港敏锐捕捉到工程机械设备、风电设备等件杂货出口的巨大潜力,开始发力件杂货航线建设。

非洲的风电项目、东南亚的工业园建设,急需大量工程机械和大型设备。但中国的工程机械和大型设备真要走出去,却困难重重。“航线资源不足,发往新兴市场的货物常需拼船运输,货量凑集周期长,项目设备运输周期最长达到了两个月。”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主办李健回忆说。

青岛海关所属烟台海关驻港口办事处查验二科科长吕文诚介绍,针对港口和出口企业的发展需求,海关支持他们开展“航线拓荒”行动,针对几内亚铝矾土进口优势,助推返程空舱搭载件杂货出口,形成“重去重回”的双向物流大通道。

“在海关帮助下,我们针对东南亚市场,依托RCEP政策红利,开通烟台至印度尼西亚精品航线,为国内企业的海外项目提供‘门到门’服务。”李健说。截至目前,烟台港已开通至非洲、东南亚、南美、欧洲等28条件杂货航线,年发运量突破540万吨,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件杂货监管曾是海关业务中长期面临的复杂监管难题。“货物种类繁杂、包装形态各异,传统查验模式导致单船查验周期较长,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吕文诚说。针对件杂货班轮的货物特点,烟台海关创新推出“分类监管、前置理货、集中查验”的监管新模式,构建“装箱—查验—运输”全链条数据闭环,消除通关环节信息盲区,提升查验效率约25%。

“我们公司的印尼项目,设备运输周期从2个月压减到40天,一年省下物流成本超300万元,现在每月能稳定发运2艘整船。”青山实业(烟台)物流负责人王勇说。

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在前期已提升查验效率的基础上,烟台海关指导烟台港推广“集中集港+智能配载”模式,通过提前整合运输计划,将货物集港准备时间从5天压缩至2天以内,作业环节减少30%。“2024年12月,件杂货出口监管新模式获评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在海关支持下,烟台港已形成覆盖风电设备、轨道交通、特种装备的全品类装卸体系,吸引一大批龙头企业在此建立起区域分拨中心。”李健介绍。有统计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烟台港出口件杂货吞吐量连续跨过5个百万吨大关,达到2024年度的540万吨,年均增长超过100万吨。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