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10月14日讯(记者 武峻平 摄影报道)今日上午,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淼详细介绍了烟台市科创平台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与未来规划。据悉,“十四五”以来烟台通过政策扶持、重大平台布局、产业深度融合三大举措,已构建起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平台体系,下一步还将持续发力,力争2027年实现16条产业链标志性科创平台全覆盖。

政策、投入双管齐下,省级以上平台数量稳步增长
为推动科创平台建设,烟台率先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新获批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按省补助资金1:1给予配套支持;省级、市级平台牵头建设单位最高可获100万元、20万元补助,重大引进平台则按协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十四五”以来,市级投入科创平台建设的资金已达15.8亿元,共新建省级以上科创平台61家,其中包括2家新建(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山东省实验室,以及23家省重点实验室、13家省技术创新中心,为区域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重大合作与产业融合,平台创新效能持续释放
在重大科创平台布局上,烟台深化与大院大所、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建2家山东省实验室,与武汉大学共建东方航天港研究院;先进药物递释系统、高性能有机光学聚合物与先进制造技术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相继落地,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总部也成功落户,全市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
围绕产业链需求,烟台还实施《推动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构建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工作计划》,并通过《烟台市科技创新“三个一百”行动方案》筛选100家重点科创平台,引导其开展有组织科研。今年以来,这100家平台已新承担科技项目125项,攻克产业共性关键技术68项,获得发明专利及软著662项,实现成果转化138项、转化合同额17.3亿元,同时孵化企业45家,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成效凸显。
2027年目标明确:每年新增20家省级以上平台,实现产业链平台全覆盖
谈及下步规划,于淼表示烟台将从“增量”与“提质”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将加强与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围绕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核能等未来产业,布局一批重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特色科技大市场,确保每年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0家以上;另一方面,将强化现有平台管理服务,重点支持100家科创平台培强做优,优先推荐绩效优秀平台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按照规划,烟台力争到2027年实现16条产业链均建有引领性、标志性科创平台,形成接续联动、梯次衔接的特色平台体系,进一步强化科创平台对产业链突破发展的支撑作用,为科技强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