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收抢烘!莱山区朱塂堡村“雨口夺粮”!

典范莱山 2025-10-14 10:06

  “快!再快一点!能抢回一穗是一穗!”

  雨停了,风还带着湿意。汗水混着泥水往下淌,没人顾得上擦一把。午饭凉了,没人提,大家心中只有这一个念头:把粮食抢回来,把一年的收成保住。村民老王抹着汗说:“看着干部们都冲在前面,我们干得更有劲!”

  人力突围:

  泥泞中的抢收战

  连续十几天的秋雨,给莱山街道朱塂堡村的秋收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农田泥泞,大型收割机械无法下田,干部下沉、群众互助,成为了抢收的关键力量,街道的城乡公益岗、防火队员、村公益岗和下属员工等70多人组成的抢收队伍采取人工收割的方式,将玉米一袋袋背出田垄。

  架桥引路:

  葡萄架变“抢收桥”

  面对泥泞的田地,如何顺利进入田间成为首要难题。朱塂堡村村民们灵机一动,拆除了村里的部分葡萄架,搭建起临时通道,只为让抢收的步子快一点、稳一点。小小的创新,体现了农民们在困难面前的智慧与应变能力,搭建的不是宏伟的建筑,却在秋收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晾晒创新:

  厂房变身晾晒场

  “抢”离不开场地,为解决晒粮之急,朱塂堡村想出了解决方案。“我们特意腾出了村里的一间厂房,3000平方米的空间,全部用于村集体晾晒玉米。”朱塂堡村党支部书记杨向武几天几乎没合眼,挨家挨户走、一块块田看,只为能保证收获的玉米能及时摊晾,保障粮食质量。

  10月10日,省委书记林武在烟台市调研“三秋”农业生产工作,强调要抢抓农时、确保秋粮颗粒归仓。消息传到朱塂堡村,大家干劲更足了。

  村党支部杨向武表示:“目前我们在抢收接近300亩玉米,现在只收下去四五十亩,还剩200多亩待收。从玉米的现状来看,只要天公作美,我们‘泥腿子’抢收队几天就能收完。”积极的态度,是秋收的关键。面对不利天气条件,朱塂堡村迅速行动起来,村党支部组织了大量人力,抓住雨停的间歇,全力推进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抢收仍在进行但每个人心里都踏实了。因为他们知道——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粮食,背后都有一群人在默默托举。黄的玉米从泥泞的田地到安全的厂房,而不久后,冬小麦的种子将在这片土地上孕育新的希望。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