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水没过头顶的瞬间,39岁的篮球教练徐嘉良只有一个念头:再快一点,再快一点。
如果不是他的朋友给记者爆料,9月14日发生的那件事可能不会有人知道:那是周日,烟台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教练徐嘉良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来到莱山区的一处沙滩公园游玩,“当时听到岸上有人喊,海里有人,快救命,我闻声往海里一看”,徐嘉良回忆道,远处海面上,一个身影在不断扑腾……
在烟台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训练馆,徐嘉良昨日向记者讲述了那天的“生死抉择”。

惊现险情,毫不犹豫冲入海中
中午一点多,海滩游客不多。徐嘉良听到呼救声后,迅速脱掉上衣,扔下手机,跟妻子说了句“我去救他”,妻子说你心脏不好能行吗?徐嘉良说我去试试,便冲向大海。
与此同时,旁边有一人也一起跳入海中参与救援。但游到深水区时,这位救援者可能因为紧张或体力不支,自己返回岸边。此时,海中的徐嘉良面临艰难抉择:继续前行还是跟他一起返回。
“说实在的,从下海的那一刻我就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把人救上来。”徐嘉良说,“耽误一分钟,可能就耽误了最佳救援时间。”而这个决定意味着他必须独自面对未知的危险。
因为快游到落水者身边时,他猛然发现,不远处的海面上,还有个橡皮筏,上面载着一个约3岁的孩子。“别怕,别乱动,我先救爸爸,然后就来救你。”徐嘉良的安慰,让原本哭闹的孩子安静了下来。

搏击海浪,体力透支仍不放弃
“在海里的情况我这辈子也忘不了。”徐嘉良说,“看着很近的距离,其实要游很长时间。”而且他自己也有近30年没有下海游泳。
中途他感到体力不支,腿部抽筋,心脏也出现不适。但看到溺水者已经面部朝下漂浮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他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再快点。
接近目标时,他发现那是个体重200多斤的壮年男性,已经失去意识。在往岸边游的过程中,徐嘉良始终关注着筏上的孩子,生怕他不慎落水,能第一时间营救。
但更令人揪心的一幕出现了,除了不远处的孩子,附近海面还有一位老者。
“我当时看到他抱着一个一米多长的黑色漂浮物,感觉暂时没有危险。”于是,徐嘉良大声喊道,“别着急,我先救他,你们是安全的,别乱动。”
然后,他用力将溺水者反转过来,并把头部放在自己肩上,“那个时候,他已经口吐白沫,失去了意识。”
“快点,再快点。”他继续坚持着,心里暗自加油,全力拖拽溺水者向岸边游去。
合力救援,多方力量陆续抵达
正当徐嘉良体力即将耗尽时,沙滩公园的工作人员驾驶着“沙滩大脚怪”水陆两栖车赶到。但当他们试图将溺水者抬上车时,却发现因为溺水者体重过大加上水的阻力,这个任务变得异常艰难。
“上不了车,就想给他穿上救生衣,可尝试了很多遍,根本完成不了”,徐嘉良回忆道,“因为我希望能尽快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但在海面上根本无法实施。”
又一辆两栖车赶来,徐嘉良拖着疲惫的身体上了车,但双手仍死死抓住溺水者,就这样,在一名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两人拖拽着海中的溺水者往岸边开去。
“那个车很慢,而且感觉动力不足,走走停停。”正当徐嘉良感到无助时,119救援艇赶到现场,首先救起了漂流在海上的孩子和老人,随后前来协助徐嘉良一行人。

生命代价,救人者亦濒临险境
当最终抵达岸边时,瘫倒的徐嘉良已经处于严重虚脱状态。“整个头全是麻的,感觉胸部有东西使劲捆着一样,喘不上气”,他回忆道。
但责任心驱使他仍挣扎着起身上前查看溺水者情况。直到溺水者被抬上救护车,徐嘉良才感觉眼前一黑,再次倒地。
在医院,医生一度怀疑他发生了心梗。“我当时心里有个想法,自己是不是不行了”,这位篮球教练事后坦言。经检查,他的异常指标是由于极度体力透支导致的肌肉损伤,而非心脏问题。
休息了一夜后,徐嘉良准时出现在了学校的训练场,“这还有一帮孩子呢,我不能倒下。”
“我当时什么也没考虑”,他反复说着这句话,“我不希望看到活生生的生命在眼前消失。”
可说到在海中听到自己女儿在岸边呼喊“爸爸”时,这个两米多高的硬汉声音哽咽了,“还是后怕的……”
但当记者问及如果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选择时,徐嘉良坚定地说:“还会下的,但有了这一次的经验,我一定会做足准备的。”
来源: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柳昊杰 摄影报道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