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9月17日讯(记者 武峻平 摄影报道)9月17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举行。烟台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田书军介绍,“十四五”以来,烟台海关以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为抓手,推动通关便利化突破,助力烟台外贸从2020年3243.1亿元跃升至2024年4723.4亿元,增长超四成,为高质量开放提供坚实支撑。

政策“贴身服务”,搭建政企联动桥梁
烟台海关秉持“驻在烟台、爱在烟台、服务烟台”理念,连续四年牵头推出“28条”“30条”“30+N”“三个一”等定制化服务举措。通过“三敲门”走访、“关企面对面”座谈、“关长送政策上门”等直达机制,结合“E站通”便企服务平台,精准捕捉企业发展需求,实现惠企政策“点对点”推送、企业难题“面对面”解决,搭建起高效畅通的政企联动桥梁。
聚焦产业需求,打造全国改革标杆
围绕烟台重点产业发展,烟台海关创新推出多项全国首创监管模式。在矿产品领域,率先开展含金矿砂“保税物流+物理混配”监管,实现保税混金“首创、首单、首试”;助力烟台成为全国首个保税混铜试点,“智慧混铜”模式为企业节约成本近2.5亿元;全国首创进口铜精矿“税检合一”,压缩通关时间超2天;创新保税原油混兑调和监管,推动烟台成为全国混配种类最多、政策最全的城市。同时,全国首批开展跨境电商关税保证保险改革,全省率先推进跨关区退货试点,为“全国日韩消费品集散中心”建设注入动能。
创新监管机制,打通物流“中梗阻”
探索“分类监管+前置理货+集中查验”件杂货监管新模式,查验效率提升25%,畅通中非双向物流通道。针对“商品车物流基地”建设,量身定制“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中韩海上高速公路”政策组合包,创新“专用框架运输商品车出口”模式,开行全国首列“一单制”跨境海铁联运班列,推动烟台港商品车国际转运规模跻身全国前列。
提速降本增效,擦亮口岸营商“金字招牌”
全国首创“批次检验”模式,作业时效提升90%并在全国复制推广;首批试点“两步申报”改革优化模式,大幅提升企业通关便利性。启用烟台港油品检测分地点实验室,将检测时间从10个工作日压缩至48小时;推广舱单核销“一对多”模式,压缩物流时间超2天,年均为企业节约成本150万元。此外,助力烟台机场二期投用,打造“智慧旅检”全链条体系,实现旅客出入境“无感通关、快速通关”。
田书军表示,下一步烟台海关将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力服务烟台外贸和进出口企业再上新台阶,为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