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姜建彬 杜鸿祥 刘向东 吕文倩 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摄影报道
近年来,莱州市以“改革创新、优化环境、巩固提升”为主题,聚焦重点、聚力攻坚,实现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稳定和谐,正加快向重返烟台第一方阵迈出新步伐、展现新变化。
筑牢发展根基
聚力培强产业集群
莱州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实际,突出工业强市理念,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手抓”,重点谋划打造“一个千亿级、一个两百亿级、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全市六大产业完成投资153.9亿元,完成产值613.7亿元。
千亿黄金产业“领跑突围”,彰显莱州硬核实力。莱州黄金储量居全国县级市首位,已探明黄金储量超过3000吨。近年来,莱州市按照资源集约化、矿山绿色化、开采智能化的产业发展方向,突出抓好山东黄金、汇金矿业、瑞海矿业三大龙头企业,大力推进矿山勘探开采、黄金冶炼、尾渣综合利用以及周边配套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加快推进汇金纱岭金矿、瑞海矿业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等黄金产业项目建设,2027年项目达产后,黄金年产量将实现翻番。
黄金产业高歌猛进,新能源产业蓄势待发。今年,华电山东莱州土山1000兆瓦大型盐碱滩涂光储一体化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成为山东省在运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也是全国单体最大的盐碱滩涂光储一体及盐光互补项目。项目建设两座220千伏升压站,每年将新增绿电14.4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4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30.8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显著。
莱州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现有陆海风电、陆海光伏、新型储能、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门类,是烟台乃至全省能源门类最齐全的县级市之一。围绕打造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莱州市积极推进中广核600MW光伏发电、阳光电源600MW光伏发电等42个清洁能源项目建成并网,总投资106亿元的烟台西部储能中心一期、国晟异质结电池及光伏组件、东方电缆高端海缆系统北方产业基地等10个新能源产业项目也正加快推进,并成功争取到省级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
从传统到焕新,传统产业的“凤凰涅槃”是莱州加快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面对产业转型阵痛,莱州市全力推进化工新材料、石材、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化工新材料产业,以精细化工为主攻方向,聚力引进高端化工头部企业,推动化工产业由粗放低端向绿色高端转型;机械制造产业,加快推进明宇新一代智慧工厂、莱工中联创新农机等项目建设,支持企业扩大产品出口;汽车零部件产业,鼓励新豪克、众安汽配等过亿元项目技改扩产,年内完成自动化生产线技改投资5亿元以上;石材产业,确定了“开采数字化、加工园区化、项目标准化、产业无废化、修复生态化”的思路,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基建、开采和修复,规划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园区,完成绿色矿山建设两处,石材荒料供应能力达到120万立方米。
夯实发展支撑
打造片区发展格局
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基础设施则是产业落地、发展的“基石”。眼下,莱州市正以重点片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为抓手,全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硬支撑”,让“蓝图”加速变为“实景”。
莱州市突出重点片区的“带动效应”,重点谋划了银海化工产业园、临港临电产业园“一南一北”两大综合产业园区以及绿色建材产业园、现代渔业产业园两大特色产业园区。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莱州市通过优化服务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深化项目管理,切实推动片区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让重点片区真正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机械轰鸣不绝于耳,工程车辆往来穿梭……走进莱州银海化工产业园,到处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场面。作为莱州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银海化工产业园规划面积21.8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23亿元,目前,基本完成了“九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正向着“绿色低碳智慧化化工示范园区”的目标加速迈进。
除银海化工产业园外,临港临电产业园等重点片区也已全面拉开发展框架,基本具备承载项目落地能力。其中,临港临电产业园规划面积10.98平方公里,主要利用莱州港航运和华电热能优势发展临港产业,目前正加快主干道路、蒸汽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1亿元,并同步推进中储粮粮食物流中转基地、新亚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绿色建材产业园规划面积19.2平方公里,累计投资23亿元,建成了绿色建材产业园区一期工程、智慧共享示范园和石材交易中心,投用标准化厂房12.2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1家企业入园发展。
挺进深蓝,向海图强。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的莱州现代渔业产业园已累计投资2.2亿元,中国北方海洋种业繁育基地首座1万平方米的海水鱼育养车间投产运营、首座装备制造车间主体完工,山东种业海之春贝类全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目标是打造全国最大的水产种苗繁育中心。同时,莱州市还将利用高铁辐射带动作用,“十五五”期间在高铁站周边谋划打造通用装备产业园,与银海化工产业园、临港临电产业园形成“一南一北一中轴”的片区发展格局。
民生基建同步发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莱州市先后投资10.1亿元,实施王河、小沽河、南阳河综合治理以及留驾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累计投入15亿元实施和美乡村建设、道路硬化、生活污水治理、自来水管网改造等乡村振兴工程;投资12.8亿元,建成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小学3所,新疾控中心和慢性病医院目前也已主体完工。
厚植发展沃土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需求在哪里,政务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前不久,莱州市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和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推动经济发展。会议聚焦人才招引、惠企政策、开拓市场、加强创新、降本增效、转变作风等重点,通过“案例解剖+定制方案”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莱州市不断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培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沃土,让每一家企业都成为枝繁叶茂的“金梧桐”。
莱州市突出市场、人才、资金、技术等重点,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他们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活动,提高办贷效率和企业获贷率;全面梳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科研需求,帮助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带领企业走出去,积极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各种展会,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
在人才引育方面,莱州市充分发挥烟台理工学校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课程和培训班次,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对接,举办“名企名校行”、校园招聘会、校地企洽谈等引才活动,吸引集聚更多优秀的高校毕业生。
良好的营商环境也离不开文明“底色”。为进一步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莱州市以文明创建“一根针”穿起惠民利民“千条线”,绘就了“众人划桨谋发展、向上向善扬新风、和谐宜居美家园”的文明新画卷。该市还积极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龙头、18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为支撑、镇村志愿服务小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了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设立“志愿服务站”“邻里互助社”1300多家,配置理论宣讲、文化健身、邻里互助、文明风尚等文明实践“五为”志愿服务队3000多支,19万名志愿者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在该市5万余人的“文明群英谱”中,1100多名“道德之星”正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凡人善举烙印下这座文明城市的基因与品格。
志之所趋,虽艰必克;梦之所引,虽远必达。莱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决扛牢“加快重返烟台第一方阵”的使命担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狠抓落实、攻坚突破,坚定迈出“凝心聚力谋发展、再创莱州新辉煌”的新步伐,奋力推动市强民富宜居文明新莱州迈上新台阶。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