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大地,秋意初染。9月14日上午9时30分,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运动场上,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划破长空,全场8000余人肃立齐唱,目光追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一种庄严而澎湃的情感在每个人胸中激荡。
烟台市第25个全民国防教育月主题宣传暨下半年新兵入伍欢送仪式在这里举行。这场以“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为主题的活动,是一次穿越历史烽烟的对话,更是一堂触及灵魂的国防教育公开课,凝聚起这座城市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
国防宣讲,峥嵘岁月记心中
从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到波澜壮阔的和平建设时期,无数先辈用热血与忠诚,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国防屏障。
“这是荣伟烈士,牺牲的时候,还不到19岁……”退役军人邹玉波在《祖国在我心中,国防重于泰山》的主题宣讲中,回顾了40年前发生在云南老山前线的“9.23”战斗,他声音哽咽,台下不少人已经热泪盈眶。从历史的回响到时代的召唤,从国防的意义到青年的责任,每一句话都叩击心灵、催人奋进。
追寻,是这场活动深刻的内核。由初晋宇、程鹏带来的合诵《永恒的追寻》,情景再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牺牲的牟平高陵镇烈士刘洪斌的故事,以及其后代数十年来不懈寻找英雄足迹的漫漫历程。一声声深情的呼唤,一次次无果的探寻,触动着观众的心。
“英雄的事迹非常感人,我和很多同学都流泪了。我从小就有立志从军的想法,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会向英雄的前辈学习,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新生赵启正语气坚定。从历史的回响到时代的召唤,从国防的意义到青年的责任,英雄的故事正转化为催人奋进的磅礴力量。
致敬英雄,薪火相传少年志
当历史的烽烟渐渐远去,我们何以铭记那些在黑暗中挺身而出的身影?烟台市青少年宫带来的情景剧《穿越时空的对话》,给出了动人的答案。孩子们用真挚的表演,将观众带回到胶东抗战史上悲壮的一页——马石山惨案现场。与历史对话,与先辈共鸣,当今的美好生活与昔日的英勇牺牲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令人动容。
情景剧落幕后,六位老兵代表——刘贺林、丛龙岗、孙善高、赵永泉、姜丛先、高言忠,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舞台。他们步履或许已不复当年的矫健,但身姿依旧挺拔。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快步上前,郑重地为他们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
白发苍苍的老兵们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向孩子们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少先队员们齐齐举手回以队礼,传承在这一刻完成了庄重的交接。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对功臣的最高礼赞,也是对红色基因绵延不息的最好见证。
随后,山东省莱州中华武校的学员们以一场虎虎生风的武术表演《少年中国》,展现了“少年强则国强”的壮志豪情。紧接着,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学生们进行了高校军训军事训练成果展演。女子匕首操,迅捷凌厉,巾帼不让须眉;男子捕俘拳,刚猛有力,尽显阳刚之气。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锐不可当的气势,是一场热血沸腾的青春盛宴,更是一份献给祖国的合格答卷。
沉浸体验,国防教育润无声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致敬老兵画展专区、历史国防装备展区、现代国防科技展区、航空航天航海模型展区、国防动员展区,推动国防教育深入普及。
在致敬老兵画展专区,100余幅肖像画静静陈列。画中的老兵们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沟壑,但眼神依旧清澈明亮。烟台现代画院院长董贵晗动情地介绍:“我们从去年7月开始发起为老兵画像的公益活动,就是希望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老英雄。”每一笔色彩,都是对历史的挽留,每一幅肖像,都是一座无形的丰碑。
历史国防装备展区则像一个小小的历史博物馆。抗日英雄赵守福使用过的马灯、于化虎的钢笔、孙玉敏的奖章、陈桂香制作的军鞋,以及斑驳的石雷、铁雷……每一件实物背后,都有一段浴血奋战的往事,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而现代国防科技展区则令人深感自豪。一只灵活的机器狗时而快速奔跑,时而轻松后空翻,引来围观人群的阵阵惊叹。从过去的土雷到今天的智能装备,国防力量的飞跃发展令人倍感自豪。一旁的航空航天航海模型展区,火箭解剖模型、直升机等展品,则激发了青少年对浩瀚星空与深蓝海洋的无尽向往。
国防动员展区内,图文并茂的展板系统科普了人民防空知识和国防动员历程。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市民讲解如何识别人防警报,强调着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近年来,烟台市国防教育成果丰硕。全市拥有各级国防教育基地21处,主题公园30处,主题街区5处。今年新建成“烟台市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宣教馆”,烟台市及龙口市更是成功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这些扎实的工作,正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活动最后,福山区文化馆合唱团与福山区教师合唱团深情演唱《祖国不会忘记》。深情的旋律叩击着每个人的心扉,引发全场大合唱。
巍巍昆嵛山,见证着红色胶东的忠诚与奉献;浩瀚黄海潮,澎湃着烟台儿女的家国情怀。这一天,国防的种子在8000多人的心中深植;这一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赓续与传承。
记者 杨春娜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