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阳市举行的这场记者见面会,现场告诉你山东如何铺就“航天大道”

海阳发布 2025-09-12 09:19

11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业态”专场,邀请东方航天港集团、济钢集团、东方空间、上合航天4家企业负责人与记者见面,采用“发布+推介+展示”的形式介绍山东商业航天产业链优质产品,交流山东推动商业航天产业跨越式发展情况。

发布人

张    华   东方航天港(山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刘仕君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彭昊旻    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丁   晟    青岛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华:大家好,我是东方航天港(山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华。

东方航天港集团的定位是成为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现代商业航天服务领军企业。公司由烟台市、海阳市两级国资平台组建,注册资本30亿元,通过建设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聚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培育我国首个以“海上航天发射”为特色,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配套集成、卫星应用、航天文旅于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我们的主营业务包括海上发射服务、卫星数据服务、航天文化旅游、园区运营、股权投资等。

经过5年发展,我们在34平方公里范围内,集聚了“卫星、火箭、发射场”三大要素,锻造了“海上发射服务、火箭总装总测、空天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搭建了“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四位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入选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海上发射写入了《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发射方面,成功保障我国4型固体火箭18次海上发射任务,发射卫星115颗,自主研发的国内首艘专业海上发射船“东方航天港”号,配备双冗余的动力定位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实现发射期间无人远程控制。

火箭方面,建成投用3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具备年总装50发火箭的产能,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固体火箭总装基地。

卫星方面,我们联合国内重点实验室,推出具备国内领先水准的大型时空智能遥感星座,对标谷歌地球,上线了全栈国产化的“数字地球引擎”,建成投用省级新型卫星数据智算中心,搭建卫星垂直产业体系。

同时,我们将招引的30个、总投资322亿元的航空航天产业项目都集聚在一个产业链条上,已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刘仕君: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是济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仕君。

济钢始建于1958年,是共和国缔造的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2017年7月,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产能调整的决策部署,济钢集团安全关停全部钢铁产能。

济钢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不是白手起家,而是源自67年积累的扎实工业基础。济钢作为典型的工业制造企业,拥有3400余名高级技工,涵盖电工、焊工、车工、钳工等多个工种,这些都是生产航空航天产品的核心动力与基础支撑。一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目前随着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济钢依托扎实的工业制造基础和功底,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性产业航空航天产业。二是针对商业航天产业特点和地理空间的分布布局规律,重点确立了“北京研发设计-济南制造测试-烟台组装发射”的空间布局,主要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链条中的制造环节和检验检测实验环节开展布局。三是生产制造火箭、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航空航天产品的零件、部件、组件、结构件等要求较高的工业产品。四是济钢原有基础围绕航空航天配套以及外溢的上下游产业开展布局,包括贸易也已开始向航空航天转型。

彭昊旻:大家好,我是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昊旻。东方空间是一家制造运载火箭并借此把各种航天器送到外太空的民营企业。大家可以把我们看作是一家自己制造交通工具来承揽业务的快递公司,只不过区别是我们往天上送件。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总部在山东烟台,是山东省唯一一个成功发射卫星的火箭总体单位。眼下我们承揽的快件是各类人造卫星,不过我们也憧憬着在未来某一天能有实力送人类去太空,希望能跻身世界一流。

目前我国正在加速部署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卫星互联网不仅是解决偏远地区通信、增强应急救灾能力、消除“数字鸿沟”的关键,更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提升国家战略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将带动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链,并催生更多创新应用。

眼下我们所说的国内低轨互联网星座,主要是中国星网负责的“GW星座”和上海垣信卫星主导的“千帆星座”,这两个星座的远景规划卫星总数超过2.8万颗,其中GW星座约1.3万颗,千帆星座约1.5万颗。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对火箭发射的需求非常巨大且紧迫。计划至2025年底“千帆星座”要完成一期648颗卫星的部署,中国星网也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发射其约10%的组网卫星(即约1300颗)。这意味着从2025年起,平均每年需发射数百颗甚至更多卫星。如此大规模的卫星组网计划,对火箭发射能力提出了“海量”需求。

单靠长征系列火箭无法实现如此大量的发射任务,另一方面,市场上缺乏低成本、高频率、大运力的火箭发射能力,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的主要瓶颈之一,同样,也是东方空间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市场机遇。

东方空间研制的首型火箭“引力一号”经过3年的高效研制,于2024年1月11日从东方航天港登船,在烟台海阳海上首飞成功。首飞后成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国内民商最大火箭。“引力一号”也成为现役运力最大的民商火箭,有效弥补了我国大运力火箭不足的态势,即将成为中国第一型常态化服役的中型民商火箭。

丁晟:大家好,我是青岛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晟。

上合航天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卫星通信运营商。我们建设并运营的全球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吉利星座,通过在距离地面约600km的轨道部署72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为用户提供商业化的卫星物联通信服务。

所谓卫星物联网星座,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太空中建一张全球网络”。这张网络可以突破地面网络覆盖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全天时、全天候地实现物体与物体、人与物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互。让各种设备——比如卡车、船只、无人机、监测传感器——在任何地方都能“说话”和“传数据”。国际上代表性星座包括铱星、全球星、海事卫星等等。吉利星座也属于卫星物联网星座。

通过吉利星座建设,我们正在打造“空天地海”一体化数字生态网络,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中国卫星产业链商业化升级及中国航天技术商业化应用。

在数字贸易全球化的今天,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正成为万物互联和智能服务的底座。作为中国商业航天的“先行者”,上合航天在青岛规划布局全球卫星星座业务总部、星座测运控中心、智慧物流和智慧海洋应用基地、AI数据运营中心等服务体系,面向全球提供卫星物联通信与数据应用服务,推动中国航天技术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记者见面会开始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军民结合推进处处长王超向大家介绍当前山东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和特点。

9月10日下午,记者们来到卫星数据展示中心、卫星运控中心、东方航天港研究院、东方空间AIT厂房、航天科普馆、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参观采访。在实地体验的同时,深入一线采访。

来源:山东发布
编审:王巧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