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核医疗行业领先企业之一,这几年,烟台东诚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核药研发,目前共有十余种新药在研,已上市和在研产品覆盖心脑血管、骨科、抗肿瘤等多个诊断和治疗领域。
从2015年布局核药板块之后,东诚药业核药研发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2021年,国家八大部委联合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将核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更坚定了东诚药业做好核医疗产业、推进核药研发的决心和信心。
“核医疗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壁垒和高成长性的领域,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支撑,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核医学、医药医学方面的相应人才。”东诚药业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0年,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启用,材料与化工产学研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马福秋所带领的核化工及电化学团队,就主要围绕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专业方向,开展核药医用同位素分离纯化、放射性废物处理、乏燃料干法后处理、电化学及腐蚀防护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来烟台后,我就想与本地做核药的企业建立联系,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和科研,也可以很好地助力企业创新。”马福秋说。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招商局的牵线下,马福秋代表哈尔滨工程大学与东诚药业建立联系,并最终在2021年12月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此后,马福秋每年有多半时间在东诚药业履职,他所带领的核化工及电化学团队的教师、学生数十人,一起协助东诚药业的科研人员,进行课题攻关、技术突破。“东诚缺具有放化基础的核药研发人员,我们团队的学生正好有这样的基础,双方互补,学生能直接进行相关实验,企业也有了人员储备。”马福秋说。
截至目前,马福秋团队已经向东诚药业输送了8名硕士研究生,连续三年累计指导24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沉浸式入企实践,东诚原本的技术骨干中有5人正攻读马福秋团队的博士。
师从马福秋的徐志宇去年毕业后就加入东诚,目前是烟台东诚倍可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初创人员,主要负责各种科研平台的搭建。
核素的研发也在加快推进。核素是核药的关键原料,一直以来,为尽快解决核素供应主要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让核医疗创造更多可能,东诚药业一直在推进核素研发。
2023年1月,马福秋团队分离出纯度达99.9%的锆-89,该核素已经达到核药药物的标记级别。接下来,马福秋团队将继续推进以此核素为原料的新药研发。“眼下,我们正利用质子或电子加速器设备推进锆-89、钪-44、铜-67、铼-186、锕-225等核素研发,希望未来能自主研发出更多核素,实现国产替代。”马福秋说。
像马福秋一样,自2020年9月以来,在烟台黄渤海新区管委牵线搭桥、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统一安排之下,仅该校就有20名高端人才入驻区域内的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半导体功率器件等重点领域的18家中小微企业。
就在今年5月份,该区又启动首批“科技专员”认定工作,最终认定包括马福秋在内的12名教授为“科技专员”。这些“科技专员”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入驻了国兴智能、力凯数控、台芯电子、东诚药业、力华电源等企业。
“‘科技专员’不仅带来了人才,还加速了科研攻关,是我们新药研发的‘加速器’,未来,我们愿与‘科技专员’携手持续提升企业的研发实力、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东诚药业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刘洁 通讯员 姜乾 王培彬 王慧